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八部天龙外传 > 第11章 澶州之战

第11章 澶州之战(1 / 3)

静虚道:“二十四年前,先师虬髯真人听闻辽国要大举入寇,因此事关系我大宋存亡,师父虽然是出家之人,却不能无动于衷,便率我师兄弟三人连夜赶赴京师,同时邀请华山的鸿蒙子、终南山的云溪子和峨眉山的雷霆子等十几位道长,齐聚京师,大家共推师父为首,去拜见当朝宰相寇准,希图为国效力。”

“寇准也早知师父之名,便将我们延入相府,共商国事。师父劝寇准在沿大名、沧州、邢州、定州一线设置防线,堵截辽军,并在河东并州、代州布下重兵,俟辽军来犯便东向出击,形成对辽军的合击之势。寇准虽是读书人,却能谋善断,见识非凡,将宋军精锐陆续调往河北布防。”

“秋天,辽国皇帝和太后亲率二十万铁骑南下,边境告急文书雪片般驰至,廷臣都吓得面如土色,慌做一团,参知政事王钦若请皇帝南巡自己的家乡金陵,佥署枢密院事陈尧叟请皇帝巡幸自己的家乡成都。”

“真宗皇帝胆怯,便想一走了之,只有寇准临危不乱,奏请皇帝御驾亲征,厉斩言退之臣,并进言道: 眼下敌军近在咫尺,形势万分危急,只能进而不能退。河北诸军日夜盼望陛下到来,如若陛下弃之南走,就会军心瓦解,不战自溃。那辽国骑兵来去如风,速度极快,随后掩杀,恐怕陛下未到金陵便已遭不测! ”

“寇准见皇帝沉吟不语,便去找殿前都指挥使高琼,问他: 将军身受国家恩遇,现在形势如此危急,该当如何? 高琼是个热血汉子,当即拍胸说: 我不过是一员武将,只能以拼死作战来报效国家了。 ”

“寇准点点头,便带高琼去见皇帝,进言道: 如果陛下对我的话还不相信,那就再问问高琼。 ”

“真宗皇帝心乱如麻,还真就问高琼: 南巡何如? ”

“高琼跪在地下,叩头有声,劝谏道: 宰相的话千真万确!陛下试想,随驾军兵父母妻儿俱在京城,他们岂会抛弃亲人南下!如要南巡,军兵们定会在半道逃走,那样局面就会不可收拾。希望陛下快快进军,我们都将决死一战,必破辽军! 真宗皇帝被说服了,便下令向澶州前进。”

众人听得热血沸腾,范仲淹道:”平日里只听史官言道真宗皇帝英明神武,气吞万里,却不料如此畏敌如虎!”

静虚抚须道:”这也怪他不得,真宗皇帝自幼居于深宫,未经战阵,如何不惧辽军铁骑!辽国皇帝还则罢了,那辽国太后萧绰却非同小可,连太宗皇帝都败于她手。雍熙三年,太宗皇帝分兵三路北伐,时辽国国君新立,只有十几岁,军政皆决于太后。萧绰以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为将,先败东路曹彬于岐沟关,再破中路田重进于蔚州之东,后在西路飞狐之北击败潘美,”

静虚转向杨文广道:“令祖便是西路军的副帅,也在陈家谷口为国捐躯!”

杨文广星目含泪,颤声道:“文广曾听祖母多次讲过,不过时人只道先祖是兵败身亡,却不知道另有隐情。”

范仲淹诧异道:“有何隐情?”

杨文广道:“雍熙北伐时东路、中路两路败绩,太宗皇帝知事不可为,就命西路主帅潘美和先祖护送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内迁,祖父得知辽军已攻陷寰州,便建议避辽军锋锐,分兵应州以诱辽军主力,然后以千名强弩手扼守石竭谷口,以保全数州军民安全。”

“此本万全之策,但时为监军的蔚州刺史王侁大表异议,对祖父大加讥讽,祖父受激不过,遂号令所部军兵与契丹决战,临行前,祖父请潘美与王侁在陈家谷口设伏兵接应,潘美与王侁满口答应。”

“祖父兵至沙丘,陷入敌军重围之中,遂舍命杀出一条血路,退至陈家谷口,本以为有援军接应,哪知谷口空无一人,方知潘美、王侁早已置己于不顾,此时后有追兵,前无接迎,生还无望,复率部力战,祖父、七叔和所率将士悉数战死,无一偷生!”

众人闻之流涕,富弼听得怒发冲冠,厉声道:“那潘美、王侁如此儿戏军情,难道朝庭竟无人追究吗?”

杨文广哭道:“祖母得悉内情后上殿面君,弹劾二人,历数潘美和王侁之过,太宗皇帝痛惜不已,削潘美三级,把王侁除名流金州。”

范仲淹心中一动,道:“你祖母可是姓折,可是府州折御卿的姊姊?”

杨文广点头道:“正是。”

范仲淹心道怪不得太宗会重处潘美等人,想那潘美乃是大宋开国勋臣,战功累累,与太祖、太宗私交甚厚,且本朝向来军纪不严,东路军曹彬指挥无能,违令轻进,致使北伐功败垂成,也不过迁骁卫上将军,次年即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

而杨业不过是北汉降将,太宗却为此从重惩处潘美等人,想来有一大半倒是看在折太君的弟弟折御卿和三个能征惯战的侄子折惟信、折惟昌和折惟忠的面子上。

见富弼等人不解,范仲淹便道:“府州折家乃是本朝唯一尚存的藩镇,世袭府州知府,太宗平定北汉时折太君的弟弟折御卿曾东渡黄河,牵制北汉军于岚州一带,先破奇岚军,俘北汉军使折令图,又攻取岚州,杀北汉宪州刺史霍诩,俘大将马延忠,后乘胜沿汾河而下,攻陷隆州,与太宗会师于太原城下。折御卿与辽军苦战多年,多次打败辽军,立下赫赫战功,他的三个儿子折惟信、折惟昌和折惟忠也都是大宋名将。”

静虚向杨文广问道:“贤侄在府州四年,可曾经历战阵?”

杨文广道:“战阵未曾经过,蕃兵寇边倒是有过几次,四伯闻警即提兵压制,蕃兵见我军阵形严整,便转道他府而遁。”

静虚点头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让敌军不战而退,惟忠此功大矣!”

原来杨文广自幼厌文喜武,不爱经书爱弓马,在东京天波杨府呆得气闷无比,便跑到折太君的娘家府州,此时折惟信、折惟昌早已故去,府州知州乃折御卿四子折惟忠,兼麟府路都巡检使,镇守西陲。

众人唏嘘不已,静虚接着讲说澶渊之战:“当年击败杨业之人,乃是辽国的大将萧挞凛,此人是萧太后的族弟,身经百战,勇冠三军。”

范仲淹抚须道:“萧挞凛莫不是在澶州城下被我军击毙的辽国统军么?”

静虚道:“正是,萧挞凛在辽国中的地位非比寻常,历任辽国南院都监、彰德军节度使等职,澶州之战时,辽国名将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都已亡故,萧太后在军事上倚重的就是萧挞凛。并且,此次出击宋朝,主意是萧挞凛给她出的,在征战中出力最多的也是萧挞凛,说萧挞凛是辽军的 军胆 并不过分。”

范仲淹道:“萧挞凛在辽军中地位如此之高,如何被我军轻易击毙?”

静虚面色凝重:“正是由于萧挞凛之死,才导致宋辽修道之士之间一场恶战!”

范仲淹奇道:“却又为何?”

静虚缓缓而言:“辽国皇帝和太后自入宋境以来,由于寇准布置有方,宋军奋勇御敌。辽军先攻打威虏军、顺安军皆不克,转攻北平寨,又不克,东攻保州也不能得手。”

“恼羞成怒的辽军又去攻打瀛洲,瀛州知州李延渥、将军史普据守坚城,浴血死战,辽军也勇敢异常,昼夜*番攻城,但都被我军以滚木、擂石打退。辽军杀红了眼睛,人浪滚滚直扑城墙,根本不计伤亡。萧太后也披挂上阵,亲自擂鼓助战,无奈辽军攻坚乏术,付出巨大代价仍是一无所获。瀛州一战,血战十余日,辽军战死三万精甲,负伤的更是不计其数,辽师为之气沮。”

“那萧太后不愧是女中豪杰,瀛州一仗倒把她打清醒了,她清楚辽军的优势是野战,现在舍长不用,顿兵坚城之下,岂非自讨苦吃。萧太后马上下令,不再攻打瀛州,充分发挥辽军野战优势,迂回穿插,绕过瀛州,直奔中原腹地,接连攻克祁州、德清军和通利军三城,京师大震。十一月二十四日辽军直抵澶州城下,三面包围了澶州城。只要打下澶州,过了黄河,东京就近在咫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