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中国抗日战争史 > 第12章 部分阅读

第12章 部分阅读(2 / 2)

6月19日,日军制订《对满蒙方策》。然后,在参谋部新任作战部长建川美次主持下,由陆军省军事科长永田铁山、人事科长冈村宁次、参谋部编制科长山胁正隆、欧美科长渡久雄和中国科长重藤千秋等组成所谓“五科长会议”,经反复研究,改为《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这个秘密文件,明确规定了有关侵略中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并确定将“采取军事行动”。

这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行动纲领。7月31日,日本陆军省密召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回东京,将这个《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作为指令下达。8月3日,日本陆军在东京召集军司令官'此处指关东军、朝鲜军、台湾军司令官。'和师长会议,传达在满洲作战的计划。裕仁天皇分别接见各司令官,暗示了他知道并且批准预定在最近将来发生的事件。次日,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会议致词中说:“满蒙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并勉励军人善尽“应变责任”。'《现代史资料》7。美铃书房,1985年版,第150页。'

9月6日,日本政友会头目森格公开发表题为《紧迫的满蒙对策》的文章,声称:“日本消耗了20亿的国家经费,以10万同胞鲜血,好容易才把俄国的势力,从日本之生命线和满洲人故乡的满洲驱逐出去;并以和平的开发政策,取代武力的封锁政策,在满洲各地进行经济建设”。9日,他又在名古屋市举行的一次讲演中说:“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满洲作为清朝始祖即爱新觉罗氏的发祥地,是满族的领土”。'〔日〕山浦贯一:《森恪》,第995~996,第993~994页。'

驻京都的陆军第16师第3飞行团,9月7日向福井、金泽、富山、松本等地空投了10万张传单。传单的题目是“醒来吧,国防!”主张用武力解决东北问题,并附有注明日本在满洲的特殊权益的地图。同一天,日军参谋部中国组组长影佐祯昭在东京召开的一次“对华问题协议会”上也妄称:“作为东洋盟主的日本,为了惩治中国之恶行而进行打击,是理所当然的”。'〔日〕《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1,朝日新闻社,1969年版,第412页。'

在制造侵略中国东北的舆论方面,一个叫“满洲青年联盟”的组织也曾起过极大的作用。该组织在日本军政当局的策动下,于1928年11月正式成立。

1929年1月,制定了“必须使满蒙的天地真正成为我们的理想之乡”的方针。1931年3月,该联盟为激起旅屠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的对外扩张情绪,组织了“全满日本人自主同盟”,声明:“为自立地死守满蒙和拥护国权,全满同盟实行大同团结”。'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页。'

他们还印发了1万多册名为《满蒙问题及其真相》的小册子,在日本国内广为散发。文中声称:“满蒙不仅作为我国国防第一线和国军的军需产地有它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产业的原料产地和食品供应地,对我国的生存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地区”。'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1页。'

6月20日在沙河口举行讲演会,支部长结城在开幕词中狂呼:“我们站起来的时候终于来到了!”'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页。'

7月,该联盟向中国东北和日本国内发行了500册名为《满蒙三题》的宣传材料,声称:

第一,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权益,是“我们先辈”估计到日本资本主义的危机可能到来而确定的,所以把它作为生存权而加以保卫,则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日本侨民在东北的大地上,有必要建立以民族和睦与日本文化为背景的共和乐园;

第三,为了拯救中国这个落后的民族,取消张学良政权。“日本就理所当然地”要在东北驻兵,进而“打倒半封建的东北政权”。'关宽治、岛田俊彦:《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62~163页。'

这些策划和蛊惑人心的煽动,使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战争的狂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日本关东军为详细了解东北各地情况,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曾多次组织所谓“参谋旅行”,非法地到东北各要地进行军事侦察活动。其中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有4次,即1929年7月的“北满参谋旅行”,10月的“辽西参谋旅行”,1930年5月的“长春参谋旅行”,以及1931年7月的第2次“北满参谋旅行”。

“参谋旅行”的主要人物是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上校和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中校。日军参谋部作战部长畑俊六少将曾亲自带领关东军参谋前往长春进行过一次侦察。通过一系列现地侦察,日本制定出了攻占沈阳、哈尔滨、锦州等城市的作战方案和侵占中国东北后如何进行殖民统治的种种设想。至此,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的现地侦察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扩充军备,加紧部署,频繁演习

1930年度日本军费为4。4亿日元,占国家总预算的28。5%。军需品和其他战略物资的进口占贸易总额的41%。日本在不断扩大军事工业的同时,将90%以上的大中型民用工业也都作了转产军火的准备。到1931年日军总兵力已扩充到30。8万人,其中陆军17个师23万人。

1931年4月中旬,日军参谋部调驻仙台的第2师(师长为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