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如果这是宋史 > 第272章 宋朝第一策论(1)

第272章 宋朝第一策论(1)(2 / 3)

很显然他们都清楚,那么还这样做了下来,就一定有他们的用意。这就必须得有第三个层次的答案才能解释得清。

即“军费”说。

得出这个结论,首先要站在前两层认识的肩膀上,了解了第一层中宋朝当时的现状,再结合第二层里分析出的明知新法有弊,却知难而进的行为,再当一回事后诸葛亮,参照之后宋朝七八年间发生的事情,才会得出“军费”说的结论。

而它的萌芽,却种在宋神宗刚刚登基的时候。

我们回忆,他上台之后曾经第一时间“求言”,让大家针对国事敞开了说。就在当时众多顶级大佬们的发言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曾经也写过一篇奏章,这篇奏章和这个人在这之前什么都不是,而之后,他成了北宋史上一段最有争议,也最为辉煌的军事传奇。

有一个疑问,一直以来,提起宋朝的军人,如果要排名的话,三百年间第一人没有任何争议,是岳飞。具体到北宋,有人说是潘美,有人说是狄青。

说潘美,那是从战绩上讲,平南汉灭南唐,攻燕云战辽国,潘美是宋初时汉人最强的将军,这无可争议。远比“模范军人”曹彬强万倍;说是狄青,公平地讲,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悲悯苍凉的无奈情结。

自古英雄多悲剧,狄青的一生太不公平了。

但是事实上,北宋还有一个人,他的战绩堪与潘美媲美,相比绝不逊色,甚至尤有过之。而他的悲情之处更远在狄青之上。狄青千年传诵,而这个人始终处在争议的漩涡里,被历代的写史、传史的士大夫阶层有选择地忘记。

他的名字叫王韶。

王韶,字子纯,江州德安人。他首先是一个文人,走的是一条正统之路。考中了进士,当上了一个小官,分配在新安县任主簿,后调到建昌军当司理参军。

他很求上进,任期中参加了制科试,可惜这一次他落榜了。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堪称官场不着调行为的经典。

auzw.com

他弃官不做,出去旅游了。而且看他选择的路线,就知道他肯定是脑筋秀斗无可救药了。身为长江边上的南方人,他居然跑到了陕西去。当时很多人都在猜想,这是不是考试不中升官不成之后心理变态,虐待自己找平衡?

十多年之后,那些人目瞪口呆,他们亲身印证了一句成语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王韶在国家西北边疆上一个人游荡,时刻关注着吐蕃、西夏、羌等异族的动态,这是命运的安排,当宋朝换上了一位年青气盛志向远大的皇帝宋神宗时,西北边疆上也恰巧局势动荡,酝酿着一场即将重新洗牌,确立谁大谁小的风暴。

在这时,王韶把他观察到的情况,写成了一封奏章,呈交给了宋神宗。这封奏章名叫平戎策,它在历史中的地位相当高,有人说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差不多。三国时孔明先生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王韶当时游离于官场之外,却把国际大事看得清楚明白,两者的身份,事情的难度都很像。

再看意义,隆中对确立了蜀汉的发展方向,占荆州夺四川,出宛、洛得天下。算得非常准,只是最后一环上关羽坏事,让这篇文章有了小瑕疵。而王韶的平戎策规定了宋朝在神宗年间的发展方向,其运作意义直接影响到后来哲宗、徽宗,几十年间宋朝每一位男性皇帝都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奉行。

不管王韶本人的待遇怎样,他指出的战争方向,一直都在进行中,哪怕是在北宋灭亡的前夕。在这个意义上,平戎策改变了宋朝乃至全体汉人的命运,它的意义又怎么能是内战性质的隆中对所能比?

但说来说去,它就是不被承认的。充其量,人们把它和五代十一国里,后周世宗皇帝柴荣时期的枢密使王朴所写的平边策相提并论。

只是局部的一点小分争嘛,有什么了不起的你问为什么,也简单,在宋史里不只是王韶一个人,王安石身边所有人,只要和新政粘边儿,就都是小人、卑鄙、阴险、生事的代名词。

好了,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一下,平戎策里到底写了些什么。

平戎策共分三篇,它论述的主题根源于一个现状 河湟部吐蕃的分裂。

河湟吐蕃的赞普唃斯啰生前和两个儿子失和,磨毡角和瞎毡分别出走宗哥城、龛谷,吐蕃实力大损。唃斯啰本人在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病死后,局面乱上加乱。

继任的是他的第三个儿子董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