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 第二百三十三章 规范银行业

第二百三十三章 规范银行业(2 / 3)

说白了就是一个计算能力的问题,如果计算能力合格的话,想要在十几天内算出市场规模所需货币,那绝对不是什么难的事情。

而朱启手底下的这些学生们,可是一个个都是学习了现代数学,还有各种各样统计学的,这些自然是难不倒他们的。

理论上的事情既然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发行货币了。

前期的宣传也已经到位,老百姓们这段时间,陆陆续续也都开始到银行来兑换货币。

毕竟是有礼物赠送的,一小袋的粮食虽然不多,但也够吃一顿饭的,谁会嫌吃的东西多呢,是不是?

虽然现在老百姓们兑换的数额,只是非常小额的几十文上百文。

不过已经迈出第1步,对于朱启来说就已经达到目标了,而那些老百姓们把这些纸钞放在手里,自然也不是当擦屁股纸用的。

有些皇庄也都对外开放只超货币使用的权限了,比如你想买一些官方出产的盐,丝绸原料铁等等这些东西。

都可以使用,大明新发行的明源货币来进行贸易。

官方也都是认可的,有这些大宗商品进行背书和使用明元的先例在前。

老百姓们自然也会上行下效,在日常的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使用这些货币。

一开始自然是困难重重,但当那些商人们体会到纸币的好处之后,也是非常乐意接受的。

毕竟手头上一大堆的铜板银两容易丢失,但纸币这么轻便,容易携带是非常方便的。

仅仅只是两个月的时间,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老百姓们就已经开始渐渐使用起了明元进行贸易了。

虽然规模并不算特别的大,占据他们日常生活的比例也只是一小部分。

但这样的开头还是非常喜人的。

剩下的就是把控好印刷钞票的节奏,以及每年都去考察一下市场规模,回收那些纸币再重新发放这样的过程了。

而回收纸币重新发放,自然不是让老百姓自觉到银行上交纸币的。

而是要通过储蓄业务来进行,相关货币的更新和替代,并非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几个月的漫长过程。

这其中的门门道道也就不用多说了,反正朱启也跟那些银行的职员们商量的八九不离十,剩下的就是进行实践了。

而推行了货币制度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朱启目前觉得最紧迫需要去处理的,也就是借贷这个问题了。

谁都知道借贷这种事情是一门暴利,不过借贷也是有风险的。

自古以来民间就已经有借贷的业务了。

而很多老百姓也经常会使用的借贷,这种事情大多数都是去借粮食,毕竟这老天爷也不可能年年都风调雨顺,总会有一些年景收成不好的时候。

没饭吃也只能出去借粮食,不然饿死吗?

而这个时候就会以家里面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来进行抵押了。

可不要觉得这借出来的粮食就不用还了,今年借粮食,明年可都要还13分甚至14分,有些比较黑的甚至需要还双倍也都有呢。

一开始的政府部门,自然没有注意到民间借贷这种事情,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借贷业务导致了不少老百姓家破人亡,自然是不用多提。

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这些事情之外,秦始皇也注意到借贷对于民间的影响。

至此,规定借贷的利息不得高于九出十三归这个标准。

往后历朝历代也都以这样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借贷这个行为。

也就是说民间的借贷最高只能到九出十三归,这个行列如果高于这个水准的话,那就要受到官府衙门的惩罚。

不过说出来可能大家不相信,在借贷这一行,做的最出色的反倒不是那些有钱的附身土豪们。

而是大家看上去清心寡欲的寺庙和尚。

尤其是在历朝历代统治者信佛,崇尚佛道昌盛的情况之下,越是明显。

那些和尚们嘴上吃斋念佛,但是背地里却在喝着老百姓的血,他们自己有着大量的产业不说,还对外放出贷款。

表面上好像在施粥救济老百姓,但其实给老百姓的利息是非常高额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