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杜如晦在滏阳县足足当了十一年县尉,后来实在感觉没有意思了,再加上对大隋越加失望,郁郁寡欢,便索性辞官而去,后来天下大乱,便主动投了李唐。
再后来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后,杜如晦成为秦王李世民幕府谋臣,跟随李世民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积极运筹帷幄,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联合房玄龄参与策划,同居首功。李世民杀兄逼父即位后,杜如晦官至尚书右仆射,封蔡国公,与房玄龄同为大唐宰相,并称“房谋杜断”,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三。
“如今‘房谋’已经到手,‘杜断’岂能放过。”马车中王君临心中暗忖。
四年前大隋第一次科举,王君临机缘巧合之下,将寒门出身的房玄龄(房乔)已经弄到了自己碗里面,而且在他运作和房乔自己努力之下,已经成为杨广身边的心腹红人。可谓是王君临各种强悍的伏笔之一。
此次王君临前往范阳上任,特意绕行六百多里路,杜如晦的因素甚至比李家父子还要重要。王君临深知自己的短板,在治政一郡之地方面没有多少经验,虽然特意跟杨广将刘子明从蓝衣卫府调到了范阳郡,随自己上任,但显然还是不够,更何况杜晦这样的人物他不提前弄到自己碗里面,难道还等着李渊父子弄走不成。
杜如晦盯着王君临的马车,眸中满是羡慕之色,默然片刻后,见同僚已经都散了,各自准备参加晚上针对秦安公的酒宴,他禁不住轻声自语道:“穷达以时,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
这句话在表达羡慕的同时,意思是说王君临能有今天,其本身能力是一方面,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得到了先帝杨坚和当今皇帝杨广的同时赏识,言下之意,他杜如晦若是遇有明君伯乐,未尝不能取得如此成就。
杜如晦话音刚落,身后便响起了一个关中口音。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杜如晦回头一看,却是一个身着布衣,头缠缁巾,却英姿勃发,看起来二十四五岁的年轻士子。
杜如晦见此人虽然只是平民打扮,但目光清明,气质不凡,再加上刚才出口不凡,知道不是寻常人,而让他不敢怠慢的是,此人刚才分明是随秦安公车队而来,却径自进了城门后让自己的马车停下,带着几名随从闲逛,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他身后,刚好听到了他自言自语。
杜如晦朝他拱手行礼,说道:“敢问兄台是?”
这位士子拱手回礼,说道:“在下刘子明,乃范阳郡太守麾下新任长史,叨扰贵地,在此有礼了!”
言罢,他又抬头,仔细打量杜如晦,心想大人特意叮嘱他来摸一下这个小小县尉的底,不知此人到底有何本事,竟然能够被大人如此看重,还特意路过滏阳县。
心中念头闪动,刘子明嘴里面说道:“刚才见杜县尉感慨之意,想起在下三年前,心生同感。”
……
……
ps:还有一更————求捧场,求月票,求推荐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