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算起来,这场野战已经不是李靖和徐世绩的第一次正式交锋,不过之前的大战都是攻防之战,徐世绩带领的瓦岗军本身在地利方面吃亏太大,更何况攻防战中对武器装备和器械的依赖非常大。
而眼下野战就不一样了,虽然武器装备精良于否依然很关键,特别是火药包和手榴弹这种恐怖武器,但是相对来说,武器装备的优势没有那么明显了。
所以,野战之中谁强谁弱,最主要的还是要看你临战的技巧、心态、意识和手下兵将的素质,没有人全靠硬打硬拼,除非你数倍于敌,且全不在乎己方的伤亡。
李靖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其实更擅长的是防守,但显然攻的能力也不弱。
而徐世绩因为这些年瓦岗军到处攻城掠地,所以以善攻出名。
只是,眼下二人却正好互换了一下,善守的在攻,善攻的在守。而且他们攻或守的本领都不弱于他们本来的专长。
所谓名将,本就如是,攻守兼备,能守能攻。
李靖以善守而闻名于世,只是因为他以前是马邑郡的守将,大隋面对北方突厥,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守为主,无法给他攻的机会。
而徐世绩以攻名扬天下,不是他不善守,而是他在这些年中,到处攻伐,瓦岗军在中原所向无敌,压根就没有多少守的机会。
这一场大战,厮杀三个时辰,直至风起雨落方止,瓦岗军死伤三千多人,大多数是步兵,远东军暴熊营也死伤两百多人,这还是暴熊营最后动用了手榴弹的结果。
暴熊营死了两百多人,王君临没有说什么,但脸色一直沉着,李靖不敢再打下去,一声令下,鸣金收兵,远东军大军迅速后撤,徐世绩长松了一口气,来不及休息,迅速整军,带领瓦岗军急急往凤阳城方向赶去。
不提战马在战斗中的作用,就算它仅仅只能起到代步作用,一方只能用双腿赶路,另一方可以积蓄体力,直到迎战时爆发,这是多大的差距。
李靖和王君临都清楚,这个时候先让瓦岗军急赶一番路,是会削弱瓦岗军的战力和士气的。
所以,徐世绩明知李靖或者王君临不让其麾下大军与他们生死对决,是存着消耗他们体力、士气和战斗意志的打算,但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赶路。
这便是阳谋,即便你明知道对方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目的,你也无从化解、无破绽可寻,无懈可击。明知是计,还是不得不往里钻。
正如眼前这场大战交兵正酣的时候,远东军在小河道山口的兵力几乎已倾巢而出,说那两个军寨现在已成了一座空城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只消派出三五千兵说不定就能轻易夺取这两个军寨,但是徐世绩就算知道了也无计可施,他这里兵马一动,远东军情报司的探子就能及时精准掌握,王君临治下大军自然会相应调动,且又有骑兵优势,徐世绩派人回去就是羊入虎口。
甚至徐世绩怀疑,王君临让暴熊营倾巢而出,就是为了引诱他们瓦岗军再派人去攻打小河道山口的两个军寨。
事实上,徐世绩的猜测与真实情况八九不离十,王君临就是这样想的,不过小河道山口并非没有守军,还有工兵辎重营的数千兵力。
这些士兵野战虽然比不了远东军暴熊营、老虎营等各部队,但其实也不比天下间其他势力普通军队弱,更何况他们只是在守军寨。
而自王君临和李靖带领暴熊营去追杀徐世绩带领的瓦岗军内营之后,留守的工兵辎重营官兵也没有闲着,不但将之前瓦岗军填埋的壕沟重新挖了出来,而且又挖了一条壕沟,布设了大量杀人陷阱,光是地雷就埋了不知多少。
这个时候若真有瓦岗军绕开王君临和李靖带领的暴熊营骑兵跑来夺取小河山道口,没有十多倍兵力,用尸体不将壕沟填满,是攻不下两个军寨的。
如此这般,大军漫漫,一路上王君临和李靖阴魂不散,两军且战且走,大小战事也不知经历了多少,严重拖慢了徐世绩带领的瓦岗军的速度。
直到第二日,攻击才突然停止。因为前面就是徐世绩给自己安排的接应点——水头镇。
…………
…………
水头镇,带领暴熊营近万骑兵追击的李靖停在离水头河岸一里的地方,河岸上是四百多具瓦岗军士兵的尸体,他身后是近万暴熊营骑兵。
路边跪满了投降的士兵,总数约有三千上下,都是被留到最后的瓦岗军步兵,面对暴熊营骑兵,他们没有逃跑的体力,只能选择投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