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行?感觉很简单,张建设有点怀疑,林三丫细声说:“建设,听你三哥的”。
张建设楞楞点头:“好”。
张彧进裏间,拿出搪瓷缸和一条毛巾递给林三丫:“给你用”,林三丫比他上辈子死的时候大不了多少岁,娘这一声,他现在当面说不出口。
林三丫欢喜接过,拿着搪瓷缸和毛巾爱惜摸了又摸,张彧又说:“我给你买的布鞋穿上,坏了再买”。
林三丫觉得儿子之前说养她的话和刚说的话,是她这辈子听到最好听的话,眼裏湿润,细声说:“我穿”。
第二天,张建设觉得拎块石头一点也不简单,拎时间长了,手累得不行。
张彧在星期六中午之前,和沈秋阳换到一张解放鞋票,买到一双解放鞋,又买了六条十米长的尼龙细绳,找张建辉要了些辣椒粉,张建辉还多给了有一包花椒粉,说烤东西时抹上这个更好吃,他刚弄到的。
星期六上午,班裏起码有三成以上的学生不来上学,中午放学,张彧和凌江说一声:“我下午有事,不来上课了”。
凌江靠近他,小声说:“同学,山裏收获到好东西,送我家来啊”。
张彧看他一眼,说:“看情况”。
凌江拉开两人距离说:“我家有个叔叔,三个姑姑,我妈有三个兄弟,三姐妹,我爷爷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关系都不错”,亲戚特别多,所以需要很多肉。
“知道”,张彧说,心裏佩服凌江的两家祖父辈,在那个年代,能养活这么多孩子,很了不起。
出了校门,张彧清点了手裏的粮票,留下一市斤,剩下的全买了白面肉包,买了十二个,最近他时不时来吃面,之前还买两次二十个二合面馒头,微胖的服务员大姐都认识他了,麻利地用油纸把肉包包好给他。
张彧谢过接走包子,去老地方把肚子填到八分饱,回到村外换上解放鞋,按听来的消息,选择条小路,疾步进山,小路走不到半个小时就没路了。
他停了一下,看方向继续走,这时没路,草木茂盛,就不太好走,他取出一把大刀,砍掉檔路的树枝,速度就慢了,又走了半个多小时,在一个地方停下来。
张彧抬头看日头,从村外走到这裏花了一个小时多一些,这裏还不算是深山,前段路他用行军速度赶路,脚程快,一般人来到这裏要三个小时,很少有人来这裏。
他观察周围地形后,再往下走一段,取出尼龙细绳,下套,他做套的速度很快,用了四条尼龙细绳,套子不算少,没有再继续。
仗着山裏没人,回去时他拿出一把少年用的弓箭,这把弓箭是一个随家人南迁的少年送给他的,弓身和筋都是用好材料做,这箭头的力度不能射穿透野猪皮,射野鸡野兔还是没问题。
张彧边往外走,边打猎,走到有路的地方,打到一只野鸡,一只野兔,看到小路,他把弓箭和野鸡收起来,提着野兔快步走回去。
而这时,他寄出去十几天的信,刚到张铁石手裏,张铁石拿到信,看到信封右下角寄信人的名字,很意外,第一次,他收到这个儿子的来信。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