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昆脸上出现赧色:“没有,这是听一个厨子说的”。
又是纸上谈兵,张彧说:“你把做法写下来给我一份,明年开春我家养鸭子,秋天我们杀来烤,怎么样?哦,也不用到秋天,等明年开春河湾芦苇那裏的野鸭飞回来,去抓几只回来试试”。
有机会吃到烤鸭,叶昆眼睛一亮:“行啊,这么长时间,够检石头来砌个烤鸭炉,哎,贺知文,你们那裏的生煎很出名,你知道怎么做吗?”。
贺知文说:“大致知道”。
“说说”。
贺知文不仅把生煎怎么做说出来,还说些上海的人文景观,市井生活。
虽然说得没有叶昆说的生动,但大家也听得津津有味,让张彧四个本地人大开眼界。
这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意犹未尽,特别是张彧,心情很好,和人说说话,喝喝小酒,这感觉真不错!
张华明家堂屋,清峰娘对着煤油灯下补衣服,时不时看门口一眼,张华明看不得她那样,说:“清峰不就去吃个饭,喝点酒,有什么好担心”。
清峰娘说:“看铁蛋那样,就知道很能喝,清峰一起喝多了,怎么办?”。
张华明:“男人醉酒不是正常的吗?再说,现在想喝醉,也得有酒让人喝到醉”,买点酒不容易。
清峰娘小声:“喝醉伤身”。
这时,大门口有动静,清峰娘放下衣服站起来,来到门口,就见小儿子提着篮子进来,身上酒味不浓,走路很稳,她松口气说:“怎么提个篮子回来?”。
张清峰把篮子递给亲娘,说:“娘,林姨说你昨晚和大嫂去陪她,裏面是她给你们的一碗饺子,白面肉馅”。
清峰娘接过篮子,打开盖子,看白胖的饺子,和张华明说:“我给你热热吃”。
张华明摆摆手:“不用,收起来明早一起吃,清峰,今晚你们几个人一起喝酒?”。
“四个人,喝得不多,听叶知青和贺知青讲城裏的挺有意思,开眼界”,没想到,城裏也有很穷的家庭。
“大城市,当然有意思”。
“……”。
第二天是星期六,张彧上半天课就请假回家,回到家,亲娘给他下一碗呛锅汤面,小汤盆裏的面条热腾腾。
张彧接过小汤盆,问她:“今天有人来找你麻烦吗?”。
林三丫抿嘴笑,细声说:“没有,你大娘来和我说,有两个老太太在村口骂街,被她们儿子拉回家”。
张彧用筷子挑起面条说:“有人来找你麻烦就和我说,这回我不会直接去打人家,我背后下手,让他们有苦说不出”。
儿子这么说,林三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没觉得儿子阴险,反而觉得这么回击更好,她说:“好”。
张彧吃完面条,又去杂物房裏,混和一坛白酒酱油糖混和桨水,给腌的肉刷上,野猪肉刷完,余下的混和桨水刷之前没刷过的兔肉。
接着用大竹针在肉条上穿个孔,叫来亲娘,让她把一小节一小节的尼龙绳穿过去,野猪肉条和兔肉都穿上绳,比较费时间,一个多小时两人才做完。
晚些,张建设放学过来,张彧让他扎马步,自己去竹林中间挑两根最老的竹子砍。
扛回家,他比长度,从根部砍出两段,每段劈成四份大竹片,修整一下,烧火,把大竹片烤下火,弯一弯,拿麻绳绑住两头,竹片成弯状,做好八个大竹片,将它们收进杂物房。
过几天,再拿出来做成弓身。
次一天星期天大早,天刚蒙亮,张彧挑着两大个麻袋进山,进山小段路,把麻袋收起,疾步进山,太阳出来前,他就到山裏树屋上面。
将树屋上面的茅草帘取下来,快速重新绑紧,树枝是往上长,所以树杈从外到裏向裏斜下,张彧又在树屋顶,两棵树的树杈最裏面搁上五、六根竹桿,成小竹排,人可以踩在上面。
张彧踩在小竹排上,把油布取出来,固定两头,然后向后铺出来,铺出来一米多,两头又固定一下,在油布上铺上茅草帘,用绳绑紧固定。
他在小竹排小心退后,继续铺出油布一米多,固定,铺上茅草帘,重覆做,小心铺完屋顶,都快中午,站在树屋裏,看顶上的油布,这下,雨下大些都不会漏水。
头顶上的几根竹桿他刚才脚踩过,拿出一块抹布擦一擦,隔开一些,用麻绳段把两头绑紧。
手裏出现带绳的一条肉条,他把肉条绑在竹桿上,打活结,继续绑上,绑半根竹桿的肉条,感觉到肚子饿。
张彧填饱肚子继续绑上腌制一个星期的肉,这腌肉有股不同的香气,他觉得这做法很不错,还有一种熏肉,下回试试。
两大麻袋的肉只绑两条竹桿,间隔还有点松,看着不多。
做完这些,张彧才去查看陷阱,这么长时间,两个陷阱都是空的,想到储物空间裏还有不少收起来的野兔,还有最早收鱼那回,在县裏只卖出较小的鱼,大鱼没卖,于是来到小水潭边。
小水潭水位不变,把手伸进水裏,水不怎么冷,比河水暖,取出收起来的大鱼,他数了数,共十六条,都是五、六斤以上,十斤以上的有两条,拿出刀剥腹,刮鳞洗干凈,扔大筐裏,收拾好大鱼,又处理一批野兔。
天擦黑,林三丫站在堂前,心裏担扰,这么晚了,铁蛋还没回来,正想着,就见他提两个大麻袋从后院转出来。
林三丫小跑去杂物房开门,张彧放下两麻袋后,两人去吃饭,吃完饭后两人又进杂物房。
林三丫看麻袋裏杀好的大鱼,有点吃惊,说:“山裏有河吗?”。
张彧眼都不眨,说:“是个大水潭,水都不怎么冷,今晚控水,明天早上我去给你请假,你一个人抹盐,行吗?”。
不过是小活,林三丫点头:“行的”,一点问题也没,她决定,明早儿子上学,她就关上大门,这个房间门也插上,在裏面干活,谁来找也不开门。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