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江:“后天”。
下午放学回家,张彧去找张清川,和他说兔种公母不能同出一窝的事,张清川感激说:“这个我还真不知道,多谢彧哥”。
“不客气”。
张彧回到家,就去砍竹子回来,砍成小节,剥成半,编两个竹排,把兔圈隔成三小间,两只大肚的母兔放一间,公的放一间,母的放一间,隔开来,张建来割草回来,看三哥把兔子分开,问:“三哥,为什么分开它们?”。
张彧说:“听人说同一窝的兔子生的崽子不好,把它们隔开来,你餵完兔子和鸡,去和队裏养兔子的人家说一声”。
还有这样的事,张建设应:“哦,好”。
张彧第二天上午放学就回家,放了书包进深山裏熏两个兔子洞,大兔子收起来,大肚子的两只母兔和五只半大就绑脚放篓子裏提回家。
回到家,五只半大的他做了记号,公母分开放兔圈裏养,两只大肚子母兔第二天一早上学前,他提到凌家,和起来的凌家人打过招呼后,和凌奶奶说:“凌奶奶,昨天下午进山弄的,这两只母兔不同一窝”。
凌家人看两只大肚子的母兔更高兴,凌奶奶脸上更是喜滋滋,笑说:“张同学有心,听说你昨天下午就请假回家,落下的功课让凌江教你”。
张彧微笑说:“好”,其实差下午两节课没什么影响。
时间不早了,张彧和凌江还有他妹妹堂弟妹们一起出来去学校上学。
之后张彧开始为出远门做准备,在一个星期天,他去县百货大楼买手表,手表票年后叶昆就给他带来,只是年后他一直没去县裏,就没买。
买了手表校准,让售货员教会看表,才从百货大楼出来,去黑市找票贩子,年前出了人命,黑市也没见有什么变化,从票贩子手裏买到三斤全国粮票。
这是不够,不过他有储物空间,听说火车上买饭不用票,到了地方也可以拿肉去换当地粮票,吃当地美食。
时间过得快,天更热,转眼到期末考试,考完试,凌江小声问张彧:“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上海?一个人去?”。
张彧说:“就这几天,你也想去?”,早去早回来收山裏的玉米,收完玉米后翻地,种一半土豆一半红薯,家裏的安排他心裏也有了打算。
凌江说:“我和你结伴去吧”。
也好,张彧说:“好,我第一次出远门,很多事不懂”,尽管详细问过叶昆和贺知文,没经历过,心裏没底,有个人相伴照应也好。
凌江不好意思地说:“我去最远的地方就是市裏,也没有出过远门,火车站也没有去过”。
张彧说:“也可以了”,他对县城外的世界是一头雾水。
沈秋阳也转过来小声说:“我想和你们一起去上海,可是早说好要去我三叔那裏”。
张彧说:“下回吧”,他想去的地方很多,总有机会再出门。
沈秋阳说:“我发现你过得很潇洒,有点羡慕”,张彧在家能当家作主,林阿姨都听他的。
凌江点头认同,他爸都五十岁的人,家裏还是爷爷奶奶当家,奶奶做饭,每个人每顿吃多少,规划得清清楚楚,张彧家两人粮食够,没有做饭规划一人吃多少一说。
封谚也转过来:“凌江,能帮我买双解放鞋吗?”,他也羡慕张彧过得潇洒。
凌江说:“可以,你要多少码的?”。
“四十一”
“……”。
张彧当天傍晚就去大队部找大队长开介绍信,赵明兴看了看他个头说:“去年放寒假没去,我以为你打消念头了,一个人去?”。
张彧说:“和同学一起”。
那还行,赵明兴边给他开介绍信边说:“去外面人生地不熟,小心些”。
张彧说:“自然”,随即又问他:“大队长想买什么吗?”。
赵明兴说:“晚上我回去问问,如果要,明天和你说”。
开了介绍信,晚上吃饭的时候,张彧和林三丫还有张建设说:“介绍信我开了,后天走,和凌江一起去”,去上海的事,他之前就和两人提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