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宋小将在七零 > 第144章回

第144章回(1 / 2)

第144章 回

梁淑华和小姑林大娘相处一段时间,聊天时知道张家秋末时搭暖棚,每年冬天都有青菜吃,听小姑的话,不禁期待今年冬天。

还有林大娘在后院种下的草莓,她还没有吃过草莓。

女人们快手的把野菜分类好,胡韶泊拿一些骑自行车去送给岳家。

这个星期日大舅哥有事没有来,张彧给他家送去一些。

梁淑华给和胡家交情比较好的邻居各送一小把,余下的自家吃。

晚上吃的白面荠菜鸡蛋馅饺子,特别鲜,咬一口都觉得幸福,大家吃得满脸笑容。

暖暖自己吃饭,洗干凈手,用手抓着吃,一口半个,吃得两颊一鼓一鼓的,特别可爱。

张彧看过去见她的样子,微微一笑,决定市面上有青菜卖前,星期天就去郊外挖野菜。

晚上回房间,张彧和胡澜商量:“下个星期六晚上我想去和凌江聚一聚,就在燕大附近的饭店”。

开学后他和凌江通过信,还没有见过面,有些想念。

胡澜在给女儿小脸擦着蛤蜊油,她轻轻抹着说:“行啊,你要去就去”。

暖暖张开小嘴:“凌叔叔”。

胡澜给她脱衣服:“嗯,爸爸要去和凌叔叔吃饭”,脱完衣服暖暖自己爬进被子躺下,眼睛滴溜溜看爸爸。

看女儿期盼的眼神,张彧揉揉她的头,暖暖满足闭上眼睡觉,等她睡着,张彧说:“等天热让她去娘那边睡”。

“嗯,试试看”,胡澜给女儿抿了抿被子又说:“哎,你们学校男同学有没有和女同学一起交流学习?”。

张彧拿起报纸说:“没有”,男女授受不亲,和女同学同班距离够近,做什么还要交流学习。

他拿报纸的手顿了顿,把报纸放低狐疑看向媳妇:“你和男同学一起交流学习?”。

胡澜说:“没有,我和你说,我们班上一个男的已经结婚有孩子,在学校裏和未婚姑娘交流学习,眉来眼去”。

这事是她中午在宿舍休息时,同宿舍的人和她说的,然后自己暗中观察两天,果然是。

开学没多长时间就有这种事,就挺膈应。

张彧说:“品德败坏,你们学校应该开除他”。

胡澜摸摸女儿的小脸说:“又没有实际行为”,接着她嘆气说:“有不少知青上了大学就离婚,孩子也不要了,小小的孩子怎么舍得?”。

她知道知青们很难,家庭条件好一点、下乡地方好的还好,家庭条件差的、下乡地方又是穷乡僻壤,过得非常艰难。

那些苦她没有经历过,所以不会批判什么,但丢下孩子她是真做不到。

张彧说:“人性百态,什么人都有”。

第二天张彧去上学经过邮电局,把给凌江的信投入邮筒。

快中午收到两个包裹单,一张是贺知文的,一张是钱璟安的。

看署名钱璟安的包裹单,张彧心裏纳闷,年前在老家他回钱家的信没有说自己考上哪个大学,钱璟安怎么知道自己在师范大学?

钱家有人去自己老家问?这也太诚心。

下午放学张彧去邮局取出两个重量不轻的大包裹,回到家他提两个包裹进院子,暖暖就颠颠跑向爸爸:“爸爸,包裹”。

张彧笑应:“是贺叔叔寄来的包裹,暖暖还记得吗?”。

暖暖点头:“记得,好看的叔叔”。

张彧问她:“爸爸好看还是贺叔叔好看?”。

暖暖手戳包裹:“贺叔叔”。

张彧笑,带着暖暖回房间,他把包裹放炕桌上说:“暖暖,我们拆包裹,看你贺叔叔给我们寄什么”。

暖暖脱鞋上炕,张彧坐炕边拆开包裹,最上面是一封信,他拿起信拆开看。

开头问候,张彧看下去,信裏贺知文说他知道春天北方没有菜吃,他就找一些笋干和海货寄给他,笋干是去年的,等晚一些今年的晒出来他再寄来一些,让张彧不用省着吃。

有一段写:我开学时碰到钱璟安,钱璟安也考上上海大学,他向我打听你考的学校,我觉得没什么就和他说了。

说就说了,这没什么,张彧往下看,看完信他把信纸折好放回信封,暖暖已经从包裹裏翻出奶糖,正剥着糖纸。

张彧擦下手伸出,暖暖乖乖把糖放爸爸手心裏,张彧剥下纸,掰一半给她吃,其余放进自己嘴裏,然后拿几颗放进她口袋,抱下炕给她穿上鞋说:“拿去给奶奶和二舅妈,姑奶”。

“好”,暖暖奶声奶气应,随即跑出去。

张彧又拆开另一个,裏面也有一封信,钱璟安的字比之前进步一大截,看来他爷爷平反回去,有时间有条件练字。

钱璟安信裏说他爷爷在北京呆过几年,知道北京春天没有什么菜吃,遂叫奶奶收集一些干货寄来。

张彧看完信,把两个包裹翻开,糖之类的留下,提着份量不小的笋干,虾干,咸鱼,干海带拿去厨房交给厨房裏的人,把亲娘背后的儿子抱走。

儿子把孙子抱走,林春棠整理东西,拿出几条咸鱼和半条海带说:“今晚加菜,蒸咸鱼和凉拌海带丝”。

梁淑华羡慕说:“林姨,暖暖爸爸交的朋友真好,寄来这么多东西”。

林春棠笑笑说:“暖暖爸爸交的朋友都很不错,他交朋友看人品,贺知青刚下乡时因为家裏关系,知青们都不和他说话,但暖暖爸爸不在意,和贺知青接触来往,后来贺知青慢慢被知青们接纳”。

梁淑华感慨说:“那个时候家裏成份不好被排挤孤立正常,但当事人很难过就是,我比涵涵爸爸晚两年下乡,认识后双方都有好感,我们处三年后就想结婚,但我爸妈不同意,拖了好几年,直到公公调去工作,他们才同意”。

张桂华说:“从父母方面来讲,他们也是为你好,不能说他们不对”。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