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扫墓
两人回到房子前,胡韶云和胡定安迎上来齐问:“林伯(林爷爷),怎么样?”。
王村长和刘先生也看向张彧两人,林伯神情自若说:“风水下午看不太清楚,我们在县城住一晚,明天早上再来看看”。
他看向王村长问:“王村长,明天早上我们再来看可以吗?”。
王村长不了解风水,但知道和风水有关很有讲究,于是他说:“当然可以”。
听说风水,刘先生对风水一窍不通,不说话。
张彧念头一转看下手表,早上他们出发早,现在也就上午十一点,他和王村长说:“王村长,我刚看路边野菜冒出来,想吃春天那一口鲜野菜,不知道我们中午方不方便在您家吃顿饭?我们付饭钱”。
他们担心吃饭不方便,车后厢上带个小炭炉,一个小铁锅,桶装水,卤牛肉,肉干,饼干,馒头,碗筷,热一下就能吃。
但去村长家吃饭正好可以观察这个村的民风,多了解村长的为人。
胡韶云父子相看一眼,顿时明白妹夫(姑父)的打算。
王村长立即说:“方便,只要你们不嫌弃,饭钱就不用”,他原本就打算中午款待他们,但这几人穿戴太好,担心他们嫌弃就没有说出口。
张彧笑说:“嫌弃啥,我原本也是农村人”。
王村长惊讶:“一点也不像”,这张老板穿着昂贵的风衣,脚上穿的运动鞋电视上有gg,听大孙子说很贵,身上没有一点农村人的影子。
胡韶云微笑和他说:“我妹夫是恢覆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
王村长佩服说:“那真了不起!”,这人一口地道的京城腔,他妹妹想必是下乡知青,然后嫁给当地人的张老板。
胡韶云笑:“是啊,那年高考人数太多,能考上就是了不起”。
“可不是,我们村当时只一个知青考上,去年他还来过”。
“是吗?看样子他和你们村的人关系很不错”。
“他下乡时住一和老乡家,和那家人的孩子关系很好,和亲兄弟差不多”。
“……”。
张彧他们去车上拿些熟食和肉干,跟王村长回家。
王村长和胡韶云走前面,王村长边走边和他们介绍他们村的情况:“我们靠山村在县城西北边,靠着大山偏一些,田地少,所以才三百多人,王姓最多,这几年青壮多数去京城找活干,挣钱给孩子上学,家裏农活是老人妇女干,……”。
张彧走最后,边观察村裏边听大舅哥和王村长说话。
村庄用红砖盖的房子挺多,用青砖盖的房子很少,能看得出来,青砖房是以前的房子,红砖房是改革开放后盖的。
村道是泥土路,还算平坦,路上遇见几个带小孩的老太太,村长和他们说张彧是来买房子的。
几个老太太好奇看他们,眼神带着善意,张彧一路观察过去,感觉还可以。
王村长家是个三间青砖瓦房,三个儿子,已经全结婚分出去,王村长两口和老父母住这三间老房子。
院子裏有三个小孩子,是王村长的孙子孙女,白天老人帮忙带。
村长媳妇姓何,双方介绍完,胡定安把熟食和肉干交给村长媳妇:“何大娘,这是些熟食和肉干,加个菜”。
何大娘呵呵笑着接过:“你们出门咋还带上熟食?”。
胡定安笑说:“担心找不到吃饭的地方,麻烦大娘管我们午饭”。
何大娘说:“不麻烦,你们进屋坐坐,我这就去做饭”。
午饭有鲜香的荠菜饺子,不仅有他们带来的卤牛肉还有一大盆小鸡炖蘑菇,蒜苗炒腊肉,一大盘野葱炒鸡蛋,黄澄澄的鸡蛋和青翠的野葱相映,令人食欲大开。
吃饭时,张彧和胡韶云胡定安光吃饺子和野葱炒蛋。
王村长招呼他们吃肉,胡定安笑说:“王大爷不用叫我们,我们现在就好这一口,王大爷,野葱好不好挖?明天我们想买些带回去,还有荠菜,我们家人多,有多少要多少”。
野菜刚冒出来不好挖,他也不担心村民们挖太多带不回去。
听胡定安的话,王村长脸上露出笑容,高兴说:“那敢情好,下午我和大家说”。
经过一番观察,几个人心裏已经满意这个地方,不过既然推说明早再来看风水,只能明天早上再来。
中午在村长休息一阵,下午村长带张彧他们在村裏转一圈,整个村裏在张彧脑海裏形成影像,他们更了解村裏情况,感觉还不错。
当然每个村裏都有那么几个难缠的家伙或不讲理的妇人,这不是大问题。
张彧最满意的是村后的大山,不难想像等夏天到来,山上郁郁葱葱,秋天猎物肥,只可惜现在只能打野兔和野鸡,搞不清楚祸害庄稼的野猪怎么成了保护动物,不能打了。
傍晚一行人在县城吃饭投宿,次日早七点半就去靠山村。
迎着朝阳,林叁又看了看房子,转一小圈,满意和胡韶云说:“去跟村长买下吧”。
胡韶云笑应:“好”,于是他和儿子还有话不多的小刘去找村长。
张彧和林伯向停在村边的车走去,张彧边走边说:“林伯,等盖房子时,我打算也把县城到村裏的道路修好,村裏的土路也修成水泥路”。
修路建桥积德行善,林叁微笑说:“挺好,只是修路要不少钱,不要勉强”,去年他已经捐不少钱和物资,行善也要有度。
张彧说:“二十多裏长的路修得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