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静大姐杨文青暗中翻个白眼,他们正儿八经的娘家亲戚还没提出什么要求,她一个隔房的婶子就有脸提出要求。
胡澜听了也不恼,微笑问:“五嫂子,你家孩子是什么文凭,有什么特长,特长就是他们会做什么,会砌砖墻也是种特长,回头我和孩子他爸说说”。
五嫂子脸上不高兴了,说:“两个都是上了小学,不会砌砖墻”,只会种地。
胡澜说:“那他们会点木工活吗?”。
五嫂子悻悻说:“不会”。
胡澜和她说:“那就不太好办,学历不高,只能去工地工作,去工作工作也是有要求的”。
听胡澜说工地工作,五婶子脸色马上就不好,听说在工地干比干农活还辛苦,干完工资不一定能发齐,运气不好出啥意外,有可能没命或残疾。
杨文青见五婶脸色难看,担心她说出不好听的话,忙转开话题问:“胡阿姨,我妹妹话不多,只顾读书工作,在人情世故上不太通,您多教教她”。
胡澜笑说:“文静人很好,家裏人都喜欢她”。
杨文青听胡澜说的话不像客气话,妹妹受婆家人喜欢她高兴说:“那就好,胡阿姨,我妹妹比较直,有做不好的地方您直接说和她说,委婉她可能听不懂”。
胡澜笑说:“好,我也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弯弯绕绕的”,文静她姐姐真心为她好。
“……”。
文静那个隔房的婶子很快被叫去厨房帮忙,之后再没妇女来问胡澜帮忙找工作这个问题。
订亲宴席摆了六桌,堂屋裏两桌,裏面坐的都是中老年人。
杨家大老爷们一个劲地给张彧和胡韶泊劝酒,被杨爷子拦住:“行了,人家两个人,你们十来个人都能喝,和他们两个喝也不害臊”,又不是上门的姑爷,是姑爷灌酒到醉是没问题。
张彧笑:“谢老爷子执言,咱们慢慢喝”。
杨二叔笑:“好,我们慢慢喝,慢慢聊”。
饭桌上吃喝谈话,气氛不错,等酒宴快散席,张彧见人人都还清醒,便和他们提自己公司向他们收购苹果和小米黄豆之类的杂粮的事,还说出收购的大致价格。
在场的杨家人瞬间喜出望外,杨老爷子问张彧:“这么做令你为难吗?”。
他不是什么都不懂,一家大公司一般不是由一个人决定的。
两桌上的杨家人听了杨老爷子的话脸上失望。
张彧笑说:“不会,每年苹果成熟季公司都会收购一批存入储藏水果的仓库,卖得好、不够卖时年底还会来yt进货”。
杨家人脸上又有喜色,杨老爷子稍考虑一下说:“也行,虽然我们是亲家,但为我们两家好,要签正儿八经的合同”。
张彧夸讚说:“老爷子人老心不老,看得长远,等小旭文静他们结婚,你们去京城就商谈,签正式的合同”。
杨老爷子果断说:“就这么办!”,苹果还好办,老大心软,长时间帮忙收小米杂粮肯定不行,人家粮食裏掺石头旧粮食,卖卖可怜他指定能收了。
到时候不说改善生活,还要赔本,辜负亲家的好意,这要好好商量筹划。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