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主听了,眨了眨眼睛,说道:“那我明天再进宫去跟父王说,把你留在咸阳,我们哪里都不去,好吗?”
“别,千万不要去。你父王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个一统天下的雄主,他每天为天下日理万机,我们做晚辈的岂能因私去反对他决定的事?再说这个事情还早,大秦开国在即,文武百官都在为这件事情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更不能因私费公!”黑山答道。
很快,山东各郡的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儒生纷纷入咸阳,秦王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他们,将其中七十余人封为博士,赐府邸、马车。此举遭到廷尉李斯极力反对,理由是这些博士无功而爵,坏了秦法。一向视秦法如命的秦王,这次没有听从李斯之言。这些博士们天天乘着马车招摇过市,在茶楼酒肆高谈阔论,一向崇尚军功爵立身的秦人无不嗤之以鼻,视他们为异类。
转眼,到了八月,秦王召开大朝会。若大的大殿,两边除了站满在朝的文武百官,还有数十个儒生打扮的山东士子,他们都是久负盛名的饱学之士,被请进咸阳的博士。
众人向秦王行了君臣之礼后,满头银发,牙齿掉了一半的老丞相王绾首先发言:“大秦于秦王二十六年一统天下,如今天下太平、九洲一法,我王当效仿周武王祭祀天地、祷告上天,登天子位以君临天下!老臣有幸,率文武官员准备数月,开国大典诸多事宜大都准备就绪,唯我王尊号未定。今天下贤才与文武百官聚集一堂,大家一起议一下,我王登天子位后的尊号。”
大殿一下子热闹起来,大臣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大帝、少帝、人皇、天皇、泰皇等等数十个名字,总之不是帝就是皇。
秦王听了王绾的汇报,笑问道:“老丞相之意为何?”
王绾刚刚又掉了颗牙,说话有点漏风,回答道:“老臣与尉缭、冯劫、李斯都认为‘泰皇’最尊,最适合为我王尊号。”
当殿大臣,绝大多数不是以王绾为首就是以李斯为头,平时政见多有不和,今天见两个领头的难得意见一致,也站出来异口同声赞同道:“臣等赞同我王以‘泰皇’为尊号。”
众博士首次参加大朝会,也学着大家站出一步,拱手说道:“臣等赞同我王以‘泰皇’为尊号!”声音明显参差不齐。
大殿上,只有孟夫子、黑山等少数几人,站在原地没有表态。
秦王扫了大殿一眼,表情上并没有大家期待的惊喜,许久才说道:“寡人驱匈奴平六国,统一天下,功盖三皇德超五帝,尊号岂与三皇五帝平乎?再议!”
秦王的话,大出所有人意料。什么尊号能比三皇五帝更胜一筹呢?众人又议论纷纷,直至中午乃无结论,秦王只好失望地宣布道:“散朝,明日再议!谁能想出尊号被寡人采用者重赏!”
“诺!”众人依次退出。
回到府中,黑山来到老师的书房,见老师依旧在沉思,便问道:“老师,还在想秦王的尊号吗?”
“哎!”孟夫子叹息道:“我看秦王的表情,他心中早有满意的尊号,只是这个尊号自己不愿意说出来,他更希望众臣子们能议出来更加名正言顺罢了!只是他想要的尊号是什么呢?为师实在是猜不出来啊!”
来自后世的黑山当然知道秦始皇自己最满意的尊号了,便说道:“学生虽然不懂得一个尊号还有这么多政治意义,但是学生却能猜出秦王想要的尊号!”
“哦!你能猜出?快说来听听!”孟夫子眼睛一亮,问道。
“老师还记得,今日朝会,秦王说过一句话‘寡人北驱匈奴南征百越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功盖三皇德超五帝’吗?”黑山卖关子道。
“当然记得,秦王确实说过!”孟夫子答道。
“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秦王属意的尊号定是‘皇帝’二字!”黑山斩钉截铁地答道。
“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皇帝。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皇帝。”孟夫子一遍又一遍地念着,突然拍掌赞道,“妙!实在是妙!定是‘皇帝’二字无疑!”
“明天老师可以代表大学师生上书秦王以‘皇帝’为尊号,定可立一大功啊!”黑山建议道。
孟夫子捋一捋胡子,沉思一会儿,认真地说道:“不,你是王上的驸马,为师虽可以,但早已经被看做是咸阳学派也不是最适合的。秦王登天子位,他最想要的是全天下士子的认可,所以由山东来的博士们提出来是最合适的。”
“老师,山东那帮腐儒没有少低毁您!如果我们将这个大功劳让给他们,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黑山忿忿不平道。
“黑山,相比于天下太平,百姓们安居乐业,我们这点个人得失又算什么?”孟夫子义正言辞道。
“请老师放心!学生马上去办!”黑山向孟夫子深深躹躬行礼道。
自从钦天监李未戌介绍几个道士到秦王身边,咸阳的道士就多了起来了,他们有的算命驳卦,有的看风水,有的行医治病。希望有朝一日得到秦王的召见一步登天。黑山穿上一身青布道裳,扎着头,沾上长须,严然成了一个流落咸阳的道士,向山东儒生博士们喜欢聚会高谈的咸鱼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