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爱到浓时情已殇 > 第42救赎

第42救赎(2 / 3)

默默的作品放在正中间的展位。

触目而来的是那幅《父亲》,随后有的三幅是《那曲记忆》组画。

一幅题为《守护》,整个画面选取的是远眺的角度。半山坡上,一座雄伟的烈士墓强烈地撞击着人们的视野,粗砺的巨石墓碑上,飘着数条洁白的哈达,暗一红色的赵子善烈士之墓令人震撼。蓝天白云,碧草鲜花,只有墓碑上的字迹让高原上的一陽一光照的有点落色却清晰依旧。远景处的山角下,隐隐约约的学校楼顶上,一面鲜艳的国旗在迎风招展。

整个画面色彩明亮,线条干净漂亮,没有半点一陰一郁之气,反在那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中透着勃勃生机,让人强烈地感觉到了生命的力量。

另外一幅画是一组叫《思念》的静物,是一张破旧的土黄色办公桌,一把木椅,桌面上面有台老旧的显微镜和随意扔着把放大镜,桌角是一幅白手套,椅背上搭着件白大衣。仿若主人刚刚出现场归来。

这是赵子善生前的办公桌,他的战友们为了纪念他,至今仍保留着这个座位。卓木强队长说,办公室搬过一次家,办公家俱也换过了,而这张烈士生前用过的桌子和这把椅子都一直随着刑警队的战友们一起搬动。

画面色调暗淡,线条细腻,透着隐隐的哀伤。

最后一幅画是一位藏族姑娘的肖像《卓玛》,姑娘明媚的脸庞,鲜艳的头饰,脸上线条柔和,幸福的微笑洋溢着青春飞扬。人物肖像本是默默的长处,因而这幅画的画面格外生动,那姑娘的眼神儿如深潭,幽幽的望着眼前,带着三分羞涩。

这是当年赵子善和陈豫北从歹徒手里救回的小姑娘,也是默默的同学,现在四川上师范。

默默见到她的时候,她告诉默默说,快毕业了,她准备回到子善小学当老师,去接格桑老校长的班。

这几幅作品,如果单纯讲技巧,《卓玛》比《父亲》要有着巨大的进步,但是这几幅作品的深刻内涵和理念,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几乎所有进到这一展厅的观众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感受着这一心灵的震撼。

当下的写实主义绘画作品,其实更多的依然是思想层面的,而并非是技术型的,这就是写实艺术作品不可磨灭的经典魅力。

在默默创作的日子里,陈豫北几乎从未看到过她的作品,今天走进这展厅,他是受到冲击最大的一个。

一种莫名的感动让他觉得眼眶湿润。

如果说,默默两年前的《父亲》是一个天才少女成功的奇迹,那么,这个一组《那曲记忆》则是一个女儿用血和泪凝结成了对父亲最崇高的祭奠。

在这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心灵的一个结被打开了。

十年前,从他接到援藏命令到受伤,到后历了丁佳欣和孩子的死亡,再从他一怒辞职经商到如今,他已由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热血青年到如今成为商场上手段狠辣,一性一格冷酷的冷面男人,似乎都因着心中那个一陰一郁的结,这个结十年来系着他的心头最敏一感的神经,让他渐渐麻木,失去了人性中最纯最真的感受。而如今,这结像是忽然被打开了,让他的心底充满了柔软。

他忽然对在那曲的三年充满了怀念和感激。心中没有了愤怒,没有了怨恨,只留下了对岁月的感怀。

他感谢苍天送给了他一个小天使,救赎了他漂泊的灵魂。

展厅的肃静大约持续了五分钟,突然被徐非染大师打破:这位画作者是你的学生?

李煜山微微欠身,谦虚地向徐非梁解释:不敢当,她在美国南加州洛杉矶分校师从比尔,年初才一交一换到本校。我们师生缘分尚不到一年。是一个很有灵一性一的小姑娘。

说着,李教授的目光往外围搜寻,陈豫北一怔,还不知道怎么来阻止,但见李煜山眼光一亮,便捕捉到了站在远处正向这边张望的默默,手一招,便见那小姑娘微红着小一脸儿,屁颠屁颠地走了过来。

默默今天一身正装,一乳一白色的薄尼套裙显得文雅大方,头发高挽,加上一双半跟小羊皮鞋,端庄大方,衬得她比实际年龄成熟稳重了很多。

眨眼间女孩儿便来到了教授面前。

这位就是这组画的作者陈默菡。李教授介绍说,眼里是掩饰不住的骄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