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十分认同,长孙大人的所言,只需将图纸分发给各府郡县,用石雕,石碑刻在城门口便可。”
百官听完,皆安静了下来,皱着眉头思索观望者朝堂的形式。
诸遂良则是直接站了出来道,面带教导的口吻道。
“殿下可要慎言,这大唐千万百姓良田灌溉,可都在殿下言语之间啊!”
孔颖达也开始质问道:“殿下既然聪明神慧,能造的了这天车和神犁。
为何不愿在让百姓受到这神物的福泽?”
李世民也有些疑惑,开口问道:“魏王,为何做此等抉择?”
李泰面露微笑,诸遂良和孔颖达出来怼自己已经有预感,不慌不忙的说道。
“那神犁简单,只需看一眼便可。
可若是天车动用户部或者府郡的钱粮那可是无底洞。
第一,天车风吹日晒,水流浸泡,损耗极大,日积月累耗费甚多。
第二,那河流所需湖泊,所需数量甚多,所耗费钱粮甚多。
第三,若是弄得好,那百姓自然感恩戴德,若是弄不好那耗费了钱财如何算。
所谓斗米,升米仇。
各地河流湖泊分布不均,在加上各地府郡办事,征税,这么一来二去。
百姓非但不会感恩,反而可能变成仇恨。”
百官听了皆点了点头。
的确,这种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你有我没有,那我就要闹;你的比我的好,那也要闹。
一来二去,矛盾救起来了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李泰又说道:“天车虽然复杂,可天底下也不是没有能人。
或许寻常百姓无技艺,无木材。
但那些家中良田甚多的大户人家,可不乏钱粮工匠。
天车对于他们而言,乃是神物。
根本无需动用官府的钱粮,他们便会自觉架起天车,自觉维护天车。
无需担心损耗,人工,以及官民冲突。
而那些百姓见了天车的好处,即便是再困难也一定会学者架起天车。
如此一来,天车便会和那神犁一样,传遍整个大唐。
同时,既不动用户部和府郡的钱粮,工匠。
又让天车和神犁传播开来,可谓是一举两得。
诸大人您觉得如何?”
诸遂良面色淡然,不为之所动到:“臣觉得,此举甚好!”
百官看着两人暗中的较量,心中暗道李泰不简单。
不仅看透了真相,更是三言两语将诸遂良给怼的无话可说。
李世民点了点头,目光带着欣慰。
“即使如此,那天车和神犁便如爱卿所言。
无需劳民伤财,将图纸传播给府郡。
众爱卿可有异议?”
李世民扫过一圈,见无人站出来便开口道。
“既无异议,那此事便交于工部,尽快将那图传给各府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