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把这个送去给府尹,让他做成横幅南北城门都张贴上!把修路的章程给我提上日程!”
水泥因窑的条件太低,产量极少,并且现在还被军方给控制了,只给修城墙和城建用。
想修水泥路是不可能的,只好让奴隶去开山挖石,修石子路,先把良安城附近给我修出几条来。
修路这个差事工部小吏都会,随便从府尹那里提个小官出来交给他负责,修好了有赏,修坏了重修。柳城主对官员百姓那是非常的宽容!只有一点,要快!
小吏很是用心,不负城主所望领到了赏赐,大棚搭好时,石子路也修了好了。
这年头没网络没电话,你一个集市开起来,不是说发一通消息出去全世界就知道了。
在这里全靠口口相传,良安城北门外开了个大集市,摆摊只要到官差那里领个摊位号,不收摊位费,只按正规律法收商税。
此消息先在城中传,城中大商号不屑一顾,把摊摆到城门外,跟狼做生意啊!要知道良安城外随处可见野狼。
小商贩却很高兴,城里的摊位要收费,这不收费的摊位,不管在哪里都挺吸引人的。
一开始也怕狼,可去了才发现,有守军在,别说狼,熊都不敢来!
再加上五天开一次市,也不影响在城里的生意。一时开市的时候,全是背着筐子提着蓝子的小商贩,多是卖吃食小零碎的。
风细很有兴致的来过几次,却没看到一个自己想看到的商人。不由有些失望:“难道消息还没传远?怎么一个域外的人都没有?
明明张贴了告示啊,不管是那里的人都可以来摆摊啊!”
暮云平笑道:“这才开市三次呢,娘子就心急了。再等等,消息传的再快也要时间啊!”
第四次的时候来了一个山民,这年头不上的户口在山里,以猎户为生的都称为山民。
他们或是因战乱,或是逃避朝廷的徭役,或是祖辈就是山民等等原因。
反正就成了无国藉的人,即不是大周人也不是北疆人,更不是山中草原上群居的少数名族。
偶尔偷偷下山拿山货换些日用品,万一被官差逮到,还要受罚。
山民李家这次出山换粮的是十七岁的长子松生,他是娘在捡松茸时在松树下生的,所以就叫松生。
家中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十七岁的他已经是家中顶梁柱了。
他小时随父亲下过几次山,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在城门外跟过路小贩换些东西。自十二岁开始,就是他独自下山换东西。因为普通人对孩子总是和善些。
这回也和往常一样,背着一竹筐子干山鸡干野猪肉,蹲在树林里等着小贩。没多久就遇到一个相熟的:“莫大爷,我换点盐。”
莫老头挑着两筐带泥的山药去市集卖,不过因为常与山民换东西,怀里装的有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