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东宫送来贺岁礼帖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东宫送来贺岁礼帖(3 / 4)

顾清萍无言,只默默为他添茶。

两人相视,尽在不言中。

春祭之日,皇城内外,百官衣冠齐整,十里禁军列于天坛南门两侧。

鼓声如雷,钟磬齐鸣。

朱标一袭赤金礼袍,亲率文武百官,自东宫出发,缓缓步入天坛。

圣旨在前,皇上不临,太子代典。

那一刻,朝中百官,莫不拱手于地,齐声而呼:“愿大明太子,主社稷,安四海,祈太平!”

朱标走上坛台,展开亲书祭文,朗声念道:

“天高地远,国祚承运,太子朱标,谨以诚心,昭告天地。”

他声音清晰如霜下洪钟,字字铿锵。

念完祭文,他缓缓举爵祭天,目光坚毅,额间无一丝惧色。

高台之下,朱瀚立于军阵之中,遥望朱标端立坛上,长风拂袍,如真龙降世。

他心中暗道:“他终于不再需要我了。”

身后,黄祁低声问道:“王爷,如今,太子已如天子一般,王爷可曾忧虑?”

朱瀚缓缓摇头,微笑道:“我从不忧他强,只怕他弱。”

朱瀚坐于王府暖阁,案前炭火通红,香炉轻烟袅袅。

黄祁披裘入内,低声道:“王爷,东宫送来贺岁礼帖,请王爷初一赴宴。”

朱瀚翻看那道帖子,上头是朱标亲笔题字:“岁首同乐,叔侄一堂,不谈朝政,唯叙亲情。”

他轻轻一笑,把帖子合上放于炉前,淡声道:“他终于学会‘分寸’了。”

黄祁闻言不解:“王爷何意?”

朱瀚起身,披上狐裘,步至窗前。窗外琼枝玉树,宫墙之外传来孩童嬉笑声,满城红梅似燃。

“政,是冰,是刀,是锋芒毕露。”

朱瀚望着天际淡云,“而亲情,是玉,是水,是能让铁火熄下的柔光。若太子只知治国而不懂亲情,将来坐那龙椅,只能得天下,却失人心。”

黄祁低声:“殿下眼光远矣。”

朱瀚负手而立,忽问:“东宫如何安排除夕?”

“据密探所报,东宫大殿将设‘三堂夜宴’:一为‘宗亲席’,请皇室子弟与外藩宗亲;一为‘三部席’,邀中书、兵部、户部新年议礼饮宴;一为‘静夜席’,只留太子与顾妃对坐于景福轩。”

朱瀚听罢微微颔首,眼底露出一抹淡淡欣慰:“三堂分设,有疏有亲,有政有私。看来他不只是能立朝,还学会了驭人。”

“王爷可要赴席?”黄祁小心问。

朱瀚转头看他一眼,淡淡道:“明日初一我自会往东宫走上一遭。至于除夕,便不扰他那‘静夜席’了。”

朱瀚却摆手,语气坚决:“不。”

“此局,从头至尾,都由他来掌。”

“若他连一次祭天之典都处理不了,未来之路,也不值得走下去了。”

黄祁一怔,却见朱瀚已转身入阁,步履坚定如山。

东宫讲礼堂内,朱标端坐于主位,身前摆着十余封兵部与礼部折子。

杜世清、吴琼、顾清萍分列左右,皆眉头紧锁。

“礼部仍以‘祭礼大典不可逾制’为由,拒绝交出礼仪册。”

杜世清低声道,“这是阳奉阴违,实则阻碍东宫典礼。”

朱标却并不恼,轻声道:“礼部这步棋,在我预料之中。”

他抬手轻轻一挥:“顾妃,传我口谕,命东宫六司起草‘新制春典’,取《大明会典》为纲,辅以东宫新法,三日内制成太子祭礼大章。”

顾清萍眼中一动:“自设祭礼?殿下,这是要立法于礼之前?”

朱标缓缓点头:“若今日我仍照旧章行事,只会让天下以为我只是皇上之下的‘使者’;唯有自立一章,方能让百官明白,我朱标,能开一典之先。”

吴琼咬牙低声道:“如此一来,礼部必将反弹。”

“让他们反弹。”朱标眼神如炬,“越是反弹,越是说明东宫已经不在他们掌控之中。”

他缓缓起身,步至案前,看着已整理出的一排名录:“这一次,我要让整个朝廷知道——大明太子,不止可为储君,更可为共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