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 第240章 我天生不走寻常路!(求订阅~月票)

第240章 我天生不走寻常路!(求订阅~月票)(4 / 6)

“算是一种中国声音,世界表达吧!”

李少杰皱了皱眉。

“但有些不一样的是,我打算在创作本质上进行中西融合,试一试。”

“嘶”

几位教授明显眼神有些狐疑。

“小李.你这”

“.怎么样?”

虽然依旧是很关切,但从外表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

不能说是不看好,但多少非常的担忧。

仿佛李少杰说了一个非常吓人的项目一般。

“怎么了?这个很难吗?”

一名女家属看到这个样子,忍不住小声的问着。

吕秋儿也不是很懂,只能说很懵懂的大概知道特别难。

毕竟,李少杰经常在家挠头狂躁,自己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当然很难了!!”

陈教授刚去厨房拿出水果和糖给女同志们聊天用。

听到这个问题,便有些凝重的点了点头。

“因为吧,我们所谓谈的中西方创新融合,大多有两个主要的路线。”

陈教授的话,让家属们好奇起来。

虽然可能细节不懂,但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基本的理解能力都在线。

“要么,是用中国传统的音乐去描绘国外的文化,事件,然后推广传统音乐。”

众人点了点头。

很好理解。

通俗点解释,那就类似于前段时间李少杰在网上讲的那个京剧《耶稣诞生》。

中式的音乐表达国外的故事。

或者是用一些传统乐器来演奏西方曲目。

这种,就是用中国的传统乐器独特的质感,去表达国外作品。

“而第二种呢,用的比较多。”

陈教授捏了捏下巴。

“就是用西洋音乐,去讲中国故事。”

这个也很好理解。

无非就是用西洋管弦乐,西洋式的音乐形式,音乐表达,去写中国故事的作品。

比如李少杰之前的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

就是在用歌剧,加入民族元素,讲述民族故事。

“那他?”

“他啊!”

陈教授摇了摇头。

突然理解了李少杰为什么会“不知道自己做的算什么”“进度很慢”了。

“他想走出一条新的路子。”

“不再以任何一个东西为主体,而是全部打碎,融合。”

咂了咂嘴,陈教授道。

“中西方音乐完全是两个体系,而现如今音乐的基本体系都是西洋体系,中式的传统体系一来入门门槛过大,二来是丢失的过多。”

“或许有相互融合类似的东西,但冲突也蛮大的。”

“这太难了。”

能让教授说出“难”,那自然是真的不简单。

相似的东西,自然有很多。

比如“旋宫转调”对接的“西方升7降7+自然的调性”。

如果说,西洋音乐体系也难,但循序渐进,从基础走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