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该学还是要学。
这一趟的巴黎之行也不只是玩玩而已。
在艺术方面的学习,李少杰从来不会落下。
巴黎,法国。
提起这个国度,就不得不提其在音乐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
印象派!!
印象主义,是西方美术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流派。
它带来了技法革新。
原本,是因为著名印象派创始人,画家莫奈的画作。
《印象·日出》的油画。
遭到了学院派攻击,被戏称为“印象派”而得名。
当年,浪漫主义的绘画,日益落入了俗套。
原本那精致的线条与非常赏心悦目的细节,逐渐变得矫揉造作。
于是,很多画家开始思考。
画,到底是什么?
他们吸收了英国,西班牙,荷兰,日本,以及中国绘画中,不同色彩处理的营养,得出了一个结论。
是光。
因为,一切色彩,起源于光。
但光是瞬息万变的。
他们致力于捕捉瞬息万变的光,将自然界中一瞬的光影,变作永恒。
色彩的对比,阴影的处理。
印象派的画作,看上去,会显得略微有些模糊。
它不是一种肖像艺术。
可是这些色块组成的模糊,勾勒出一种形象,一种印象。
光与阴影的折射会直接投入脑海中。
然后仿佛从一个静态的画作中,看到了光影变化的那个瞬间。
而这种模糊了“线条”,强调色彩与光影变化,打破了创作与写实壁垒,强调了画家个性自由表达的手法。
也蔓延到了文学界,音乐界等领域之中。
音乐界的印象主义,与绘画离不开边。
印象主义的音乐,并不是在描述什么现实事件。
与绘画相同。
更多的,是建立在色彩,运动,以及细节的暗示之上。
超越现实,甚至完全抽象的色彩。
当然,模糊一些东西,并不代表细节拉垮模糊。
相反。
细节上往往更加的细致。
只是在表现上给人一种朦胧模糊的感觉罢了。
所以,警惕模糊的印象主义是非常重要的。
结构上或许松散模糊,但本质实际上依然会遵循三部曲式的轮廓。
织体并不混乱,而是变得新颖。
而在调性上,虽然重视相应调式表现力,但会扩大调性概念,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全音阶的使用,让调式的任何一个音地位相同,减弱了中心感。
这样,色彩会更加多彩。
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这样会得到极其丰富的合生色彩,音乐中的和声与音响高低,就仿佛如同不同色彩绘画式的并列一般。
印象主义的音乐,并不以描写实物为主。
大多是应情应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