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于很多人以为,中国风=古风,古风就=中国风。
一度有人还拿出了什么古风歌曲公式,什么中国风歌曲公式。
三古三新。
扯犊子。
这种说法甚至在学术论文里都不少见。
当然,大多都是本科论文。
硕士往上一般很少有人提这个词,因为比较丢脸。
甚至于本科论文中对其否定的都不少
三古三新,无疑是“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也正是这浅薄,片面,并且傻b脑残的说法。
将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想象力扼杀了一半,萎缩成了似是而非的“古风”。
因为,中国风,不是一种外在形式。
是一种区别于西方,中国独有的内在文化价值观。
中国的音乐,从古至今,从来都是重意不重形。
无论是从创作手法,演唱方法,还是歌曲的内涵,都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达,搞艺术的人不是做题家,思维被框死了就很难逃脱。
中国风一定要歌词搞古辞赋吗?显然不是。
大白话完全可以。
一定要有古文化吗?也不是,因为中国风是整个中国,整个民族的流行音乐风格,并不一定要局限于古代文化。
至于古旋律,更是搞笑。
你tm是挖出了古人录音机是吧。
旋律这玩意,不还是通过古谱所推导的?
学术上严谨来说,只能说尽可能还原罢了,更何况,现代更加成熟的旋律在表达民族文化的方面,能够有更大的施展拳脚的空间。
就算不借助传统的民间调式,不使用五声音阶,也不代表做不出中国风。
就好像现在的古风圈子里,不吊个嗓子装几下所谓的“戏腔”就没人吹了一样,怎么的?谁规定的中国风一定要戏腔了?
别说三古三新,我tm直接六新七新八九新。
也完全可以是中国风。
而这个所谓的“三古三新”,实际上,指的单纯只是“民族风”的音乐,甚至没有强调是更为自由的流行。
却被人想当然的拿出来理解成“中国风”。
“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那些传统的民族音乐,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有新的改变,保留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下,注入新鲜的血液。
可不是说什么“中国风的流行音乐”要“三古三新”。
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所以,在此次的创作中,李少杰最在意的地方,是另一点。
如何去表现民族文化元素符号,如何去展示中国风的独特美感,如何去表现出一种独属于中国文化的意境。
不得不说,还真难住了李少杰。
并不是创作多难,而是压根找不到创作的切入口。
中华文化实在是太tm博大精深了。
全给列出来,一眼望过去,脑瓜子都得嗡嗡的。
民间走一走,到处都是可以写歌的东西。
但偏偏因此,不知道拿什么写更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