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讲了半个时辰后。
天子方有些疲倦,程颐也适时歇息。
天子转向章越,道:“侍中,朕于经学已有涉猎,欲习史学,不知可否?”
章越尚未应答,程颐已肃然道:“陛下,经学未明而骤攻史学,恐纲目不清,根基不固。”
天子闻言有些失望,求助地看向章越。
章越轻咳一声道:“陛下,程侍讲所言有理。”
“似春秋一书虽是史书,然孔子以微言大义褒贬其间,若无明师指点,确易偏颇。”
天子此刻有自己主意言道:“朕已有主张,不会坏了心术。”
顿了顿,又意味深长道:“朕欲查真相,不喜删减之文。”
天子这话有深意啊,朕要一手材料,不要你们加工过的……章越笑了笑道:“陛下圣明,臣喜欢读史记,其中太史公在五帝本纪后言。”
“学者所称五帝,但尚书只载尧以后的事,而诸子百家谈论皇帝时,出入地方有很多,并不可信。”
“太史公西到空桐山,北过涿鹿山,东临大海,南渡江淮,于地方故老相传中考察五帝事迹,最后选‘言尤雅者’为五帝本纪,置于全书之首。”
司马迁这话什么意思,五帝真正事迹,百家说法很多,而且年代久远,不可真正考证了。
所以我选了最‘雅正’的说法来五帝本纪,作为史记第一篇文章。
司马迁还补了一句后来读史者‘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司马迁这句话就是给后面看史记的人听的。你以为司马迁没看过竹书纪年?恐怕比这更黑暗的都有。
“然则真相重要否?“章越直视天子,“人尚可当面说谎,何况口耳相传的传说?更遑论白纸黑字记载的、距汉已数千年的往事。“
不要刻意去追求真相,在你心理没有一定接受度时,真相是很可怕的。特别是‘浅见寡闻’者。
而作为帝王更要明白,当你没能力改变真相时,就不要触及真相。
章越继续道:“……不过陛下既要读史……”
天子本是失望,见章越话锋一转,当即动了心思问道:“侍中,不过什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章越道:“近来新着一部史书,由司马光所着的资治通鉴可为经筵之书。”
“先帝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臣以为陛下要读史可先读此书。”
天子闻言本是大喜,但听司马光所着不由眉头一皱。
章越道:“陛下万万莫轻此书,此书第一句‘起着雍摄提格,尽玄黓困敦,凡三十五年’,便知司马公着此书严谨用心之至。”
这是阳岁阴岁的说法。着雍摄提格就是戊寅年,玄黓困敦就是壬子年。
意思是周纪这本书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尽周烈王七年。
作为编年体,司马光使用太岁纪年,并请了刘羲叟负责编年。
天子点点头道:“明日便讲资治通鉴,不知何人可以胜任?”
章越道:“臣举御史郭林,臣自幼从其父读书,受益匪浅。臣为官后多次尝举之。但随司马光不肯出仕。”
天子道:“如此守道君子,必是良师。“
章越当即道:“臣今日来还有一事启奏陛下,方才户部尚书曾布言,若对西北用兵,今岁开支将骤增一千两百万贯,明后两年更是不计其数。”
曾布起身道:“启禀陛下,确有此事,眼下国库虽可维持,但若骤然增支,恐难以为继。”
年幼的天子眉头微蹙,看向章越:“章卿可有良策?“
章越道:“西北钱粮所支绝不可减之分毫。”
他顿了顿,继续道:“民间棉布钱钞之利,贵在细水长流,绝不可竭泽而渔。臣请继续推行方田均税法,清丈天下田亩,彻查豪强隐田!“
天子虽年幼也明白这是得罪豪强的事。
哪有那么多做蛋糕的办法,分蛋糕也是必须的。
章越沉声道:“臣愿一力承担此责。先前所定考成之法,正是要中枢督促地方,层层问责,确保官吏实效。“
天子缓缓颔首。
章越陈词后,曾布亦要有所表态。他道:“臣在户部也开源节流,大不了砸锅卖铁,挖地三尺,也绝不耽误朝廷经略西北的大计。。”
天子凝视二人片刻,忽然道:“二位爱卿皆为国尽忠,但似乎忘了一事。“
他起身道:“两位卿家随朕面见太后。“
章越、曾布等大臣随驾至向太后殿外。天子先行入内,命二臣等候。
章越与曾布肃立殿外,静候传召。殿内隐约可闻天子与向太后的低声商议。约一刻钟后,内侍躬身引二人入内。
垂帘后,向太后静默。
唯有铜鹤在徐徐地吐着燃烟。
天子端坐御案,忽朗声诵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