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那时候杨小涛才知道,现在国内正在研究的飞机,也就是后面出来的八爷。
所使用的发动机还在研制当中。
而模仿的主体,就是联盟支援来的米格21飞机p—13涡轮喷气发动机。
这款发动机怎么说呢,杨小涛并不是很清楚。
但他有个基本常识,那就是越往后研发改进的,肯定越好。
米格21的p13现在已经做出来了,而这款al21还在研制中,虽然也存在失败的可能,但系统奖励的能是失败品?
所以杨小涛笃定,手头上的这款发动机,肯定比p13要好。
恰好国内要研发新型发动机,杨小涛也清楚,不可能让人家停下,换成自己的项目上马,但可以借一波东风啊。
正好你们研究的时候,需要国内各个工业部门的支持,肯定是材料技术都有准备。
那我蹭一波没问题吧。
反正机器开了,生产一个是生产,帮我们加工一个,也不难吧。
有了以上种种,杨小涛才将注意力集中到涡轮发动机的研究上。
至于其他什么机床、轧钢机,自然有其他人来做。
他这个总设计师,总得干点不一样的活吧。
要不然怎么体现出他的能耐?
心里想着,目光落在手上的图纸。
系统给出的图纸可是老多了,不仅多,上面的数据还十分精确,甚至连一些特殊材料都有标明,简直就是服务到家了。
当然,图纸给了,也需要杨小涛吃透才行。
面前的这两张图纸是涡轮叶的,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却是用两张纸详细的描述尺寸,弧度,硬度,重量…
这一堆的数据,透着的不仅是加工技艺的要求,更是对材料的硬性规定。
心里感叹着,杨小涛却是拿起纸笔在一旁记录下来,同时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