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1806 还能这样审啊

1806 还能这样审啊(3 / 3)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机械厂更好。

眼下对方改过来了,不正是达成他们的目的吗?

张广木没有在这方面费神,而是按照流程继续审核。

跟张广木的四组一样,其他小组在改变方式后都有了收获。

相反那些被审核的部门小组,各个如同霜打的茄子,被搞的没脾气。

同时,大量问题被找出来,也让机械厂意识到光鲜背后的隐患。

以前不当回事,习以为常的,并不一定是对的。

当然一些规章制度也不合理,这就需要体系处进行修整,严重的还需要法规向上级反应,重新制定标准。

整个机械厂就在这种找错误、改正错误的模式中快速前进。

如此情形下,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审核到了末尾。

这七天,对于杨小涛来说很快,很充实。

每天上下班,除了去内审部看看进度,然后看看审出来什么问题,有些看了还真是啼笑皆非,有些更是低级错误,但人们习惯了就一直将错就错。

看完内审进度后,杨小涛就回到办公室,继续设计脱粒机。

现在各地麦子基本收上来了,不少还在打谷场上堆着,等待着晒干后再脱粒。

杨小涛也清楚,要是不快点搞出来,这脱粒机想要发挥作用就得明年了。

所以杨小涛的时间才会过得充实。

相比起来,陈宫王国栋他们的日子就不美丽了。

尤其是审核出来的问题,每次去会议室看着罗列起来的条目,心头就布满阴云。

他俩还好些,那些车间的主任、仓库主任、科长、队长什么的就倒了大霉。

要是像常明杰这样的知道些事情的还好,审核员在询问的时候还能回答上来,顺便讲解下为什么这么做。

可像王法战雷这样的,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经验管理,可他们的经验只存在于工人生产上,对于条例的理解并不透彻。

有时候内审员问个简单的为什么,他们就得想好半天,然后给出的答案就是,我们历来就这样做。

这样的情形总是出现,让几人感到莫大的压力。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