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彟这一家子啊,李破好笑的摇了摇头。
武士彟是个精明人,两个儿子却养成了浪荡子,当然了,李破没事是不会去管臣下们的家事的。
不过缘分也挺奇妙,他跟武士彟的几个儿女都照过面,几年前还随性的给女皇起了个小名。
李破现下是酒足饭饱,也不急着回宫,索性下马带着人挤过去瞧了瞧热闹。
一行人牵着高头大马,人还不少,各个身形魁梧,气势彪健,人群不由自主的为他们让开了一条小道。
整整一条街,差不多都被武府的车马堵住了。
武府的大门侧门都开着,武府的管事下人们乱糟糟的吆喝着,车马一直在往府中走,大包小包的也在搬运。
“这是在搬家吗?”
李破看的有些眼晕,他知道武士彟的大儿子武元爽去了洛阳,这在军情寺的奏疏上写的很明白。
户部侍郎武士彟近两年正在整理家资,趋向很明显,这个以商户发家的家族正在向官僚贵族转变。
武士彟派了小儿子去晋阳,大儿子则去了洛阳,大致上就是散掉各地的买卖,收购一些田产庄园。
这在李破看来是明智之举,不管是隋律还是唐律,都有明文规定,官员及其亲属不得经商。
只是诸如此类的律法对官员的约束力有待商榷。
豪门世族有太多的办法突破规则,他们唯一有所顾忌的是,世人都认为经商乃是贱业,所以大家顾着脸面,明面上不会沾染商事罢了。
但实际情况是,又有哪家能与商事彻底脱开干系?
比如世族的庄园产出,一家用到死他也用不完,只长安城中的粮铺,大多就都是世族的产业。
平常粮价保持平稳,有世族的贡献在里面,当然了,到了关键时刻,你也不用指望他们主动帮助官府平抑粮价,瞅准空子,他们不介意囤积居奇,大赚特赚。
这得看朝廷官府的把控力度,千万别指望世族中人以及他们支持的粮商们会有良心这种东东。
当年各地的粮价都到什么程度了?大片大片的人饿死,贵族家中的仓房却是满满当当,有的也许有那么点迫不得已,不敢放粮给饥民,因为已经于事无补。
更多的贵族则是贪婪的趁机扩充自家的奴仆,变本加厉的抬高粮价,以期达到控制地方政权的目的。
前隋很多通守官就是这么来的,得到权力之后转身再去镇压他们自己激起的饥民起义,然后就发现,他们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力挽狂澜,很快就被铺天盖地的农民起义所淹没。
…………
武士彟的所作所为,附和官场的规则,你一个户部侍郎,再大肆经商敛财肯定不合适,督查寺参驳他的奏章就有着越来越多的趋势。
也就是唐初诸事繁乱,大案一件连着一件,外间也战事不断,所以还顾不上他这点小事,不然的话,即便有李破维护,怕是也要受些惩处。
所以说,武士彟这属于自救,至于两个儿子给他办明白没有?
看看眼前这场面,李破觉着武大郎多数是把事给办砸了。
…………
一行人硬生生挤到武府门前,护卫们紧张的尽可能的护在皇帝身旁,无奈的看着皇帝探头探脑的张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