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国家的门面,皇宫应当华贵,皇宫也应当壮丽。
考虑到日后可能会在陈望的手下听差,陈永福自然是小心翼翼,不敢怠慢。
“陈将军说的不错,陈总兵此战同样也是功勋卓著,功不可没啊,都不谦让。”
骑乘在战马,陈望的身躯伴随着战马的行走而上下起伏。
不过当初进入皇宫的时候,陈望也并没有感觉到多少的华贵和壮丽,
当初进入皇宫之时,陈望只感觉紫禁城雾蒙蒙的一片,有些地方甚至年久失修,很多建筑的颜色都不再鲜艳。
身后的名声,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官员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必然将会落到陈望这个平贼将军的身上。
所以陈望向着军营走去的时候,一路之上都是安宁的一片。
行走在街道之上,唯一能够听到的便只有战马马蹄踏过地面的声响。
服饰不存,衣冠不在,很多时候,后世的人只能从那残破的典籍和壁画之中去摸索,去推演,去想象,将其复原出来……
陈望和陈永福自然不会阻拦,两人站在原地,目送着高名衡进入轿中离开之后,而后才各自上马。
而哪怕有了明朝,很多文化,很多传承还是在之后的动荡和浩劫之中消弭不见。
现在的情况和历史上有很大的出入,但是能够接任的河南巡抚的人,也只有高名衡。
宋文帝刘义隆更是惨败于拓跋焘之手,使得拓跋焘饮马长江,一场浩浩荡荡北伐,却赢得仓皇北顾。
相互又攀谈了一些时间后,高名衡最先提起告辞的意思。
听闻河南兵马主力在郑州战败,巡抚李仙风身死,数十万万民军在李岩的带领之下奔袭而来之时,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李自成久攻开封不下,后来在攻城之时,左眼反被箭镞射中。
辛弃疾曾经写过的诗词中有一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如今万民军的残部已经是离开了开封,向着其他的地方逃窜而去。
现在陕西、四川、南直隶打得不可开交。
而在之后,当地的人们竟然把以前的侵略者当成神祗一样祭拜,忘却了曾经的国仇家恨。
早在一开始陈望刚刚进入开封府时,就已经派人前往阳武找寻陈永福,向陈永福传达万民军即将围困开封城的消息。
不仅仅是王府,明朝的税收之所以与日俱减,越来越少。
陈望这样的举动,自然是换得了一众军将的激动。
高名衡哈哈大笑,顺着陈望的话,也夸赞起了陈永福。
军中不能饮酒,但是这样的庆功宴上,陈望还是决定特准发放一定量的酒水,为宴席助兴。
在经过众人的时候,陈望不时会对有着印象的军将和军卒勉励几句。
所有的官员将校,都想在史书之上留下美名,而不是恶名和坏名。
而周王府内,却极尽的奢华,金碧辉煌,一派奢侈糜烂的景象。
除去现今作为河南巡按高名衡外,整个朝中朝外,都再没有这样的人了。
如今的河南,作为巡按的高名衡实际上接管了河南的政务。
子时已过,从城墙之上下来换防的军卒们才刚刚得到休息的时间。
一路走到中军帐外,陈望从亲卫的手中拿过了一樽酒杯,将其高举过头,向着一众紧随而来的军卒们示意。
但是一众营兵的军将,却是没有办法不懂。
历史上的陈永福,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有些许的本事。
实际上陈永福在两天之前就已经赶赴了开封城的北部地带。
“此战能够得胜,非末将一人之功,若无巡按大人征召社兵,调集民壮,稳定城池,仅凭末将也难以守住城池。”
“今日夜深,这里又是府门之前,也不便久留,其余的事情就明日再谈了。”
陈望不仅记得他们的名字,甚至还记得他们的一些事迹,如何不让众人感激涕零。
虽然陈永福和陈望之间互不统属,但是陈望不仅是统领一镇的总兵,而且还是挂印的将军,这算是平白大他了两级。
能够做到城守副将,还是开封的城守副将,陈永福自然不是什么不通情理,不通人情世故的人。
燕云十六州失去了数百年的时间,住在当地的人移风易俗,将曾经的一切丢的一干二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