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风起明末 > 第350章 步步为营

第350章 步步为营(2 / 3)

高名衡的能力或许不足,但是毫无疑问,他确实是一名正直的官员,一名有气节的人。

“此前曾听闻陈将军练兵有方,在汉中时曾任汉中卫指挥同知,分管练兵,离任之时,汉中数千卫兵面貌战力皆是焕然一新,后与闯逆作战也是颇有建功。”

过了许久,高名衡才重新振作了起来,不过神色之中却是难掩疲惫。

根本没有多少好的人家愿意去主动当兵,

愿意去当兵的人,十中有七八都是背负着官司的亡命之徒,或是实在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

很多时候,正规军的要求一条良家子,就断绝了很多人想要当兵的道路。

“各地募兵,皆是困难无比,应征者寥寥,但是今日陈将军募兵,各处百姓却是如潮而来,争先恐后,足以见陈将军之声威远扬啊。”

九边各镇征募营兵,很多时候,甚至会出现强抓壮丁的情况。

高名衡眉头微皱,这个时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

汉中军大营、营门之上。

骑乘在战马之上的汉中军甲骑,肩扛着明晃晃的马刀,驾驭着战马,虎视眈眈的环顾着四周。

在很多的话本之中,汉中军都被塑造成如同岳家军、戚家军都是那种军纪严明、为国为民的队伍。

在开封城,监察所甚至就有三个据点,在城内城外都有为数不少的坐探,还有许多拿钱办事的耳目。

万民军肆虐多地,灾荒又不断绵延,成为巡抚之后,所有的重担都积压在了他的肩膀之上。

“新募之兵起码需要训练三月有余,才能够初具战力,而后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战斗,才能够成为一支合格的军队。”

开封一战,他们在战场上见过血,搏过命,也在城墙之上,看到陈望带着三千汉中军甲骑大破万民军,气吞万里如虎。

陈望没有正面回应高名衡所说的话,而是将事情的功劳推给了高名衡一些。

朝廷,要征兵了,征新军。

高名衡睁开了眼睛,转头看向陈望,在经过了短暂的思考之后,他也做出了选择。

虽然高名衡大概率只是随口的一句感慨,但是陈望仍然是秉承着一贯的小心谨慎。

最先将陈望拿来和岳飞相提并论的话本,便是胡知礼指示监察所所作的,而后又传给各地,让话本故事广为流传。

所谓良家子,有恒产,身家清白,宗族干净,从未行不法之事。

高名衡的眉头舒展了些许,接着又皱了起来,如此反复了几次,最后全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高名衡果然也是同样皱眉,问道。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也成为了宋朝时期的典范代表。

陈望对于高名衡原先便有印象,在历史上,高名衡在初任官时,督民治水,赈济难民,政绩突出。

陈望双眉紧皱,做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不知道各镇营兵战力恢复需要多久,何时能够参与进剿,陈将军是否可以告知一二。”

毕竟,造反可是真真正正杀头的买卖。

陈望眼看着高名衡面上的表情变化,也将高名衡心中的想法推测出了一二,当下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频繁的动荡,大量的征兵,降低要求。

在宋时,惩罚罪犯的方法之中,便有充军一例。

京师献俘之时,百姓喜极而泣,奔走相告。

高名衡闭上了眼睛,有些事情,他也没有办法。

而加入万民军的队伍,就等于是造反。

“只是……”

但是这一次,放出了朝廷想要征募新兵的消息之后,却是引得数以万计的人前去应募。

“这次募兵我记得,兵额是七营两万三千人可对。”

或许是担忧贪墨的太多,万一河南的民变难以收拾,到时候遭受牵连。

宦海沉浮多年,高名衡自然是知道为什么朝廷定了两万三千人军饷。

高名衡眉头紧蹙,握紧了双拳,他的神色愤怒,想要说些什么,拳头握了又松,松了又握,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但是三个月的时间,万民军不会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他们会四处流动,四处横行,造成大量的破坏。

他此前在云阳改革督导处,分离监察所,便让胡知礼在河南设立据点,大力发展监察所的势力。

高名衡看着眼前的人山人海的募兵现场,不由的感慨道。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