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皇非常高兴,勉励了吴少光两句,然后又看向那个比乞丐好那么一点的人。
这位,应该就是刘安平了。
刘安平这个形象……陈皇不喜,但因有黄志高的例子在前,陈皇也勉为其难,与之聊了两句。
据刘安平所说,他是一个江湖人,闯荡江湖半生,看透了许多事,渴望安定下来……
接下来,就是朱立与牛刚两兄弟了。
这两人是韩清山的兄弟,陈皇已经知道,与他们聊了两句后,他比较喜欢牛刚的性子,比较直。
那牛刚生得威猛,说话瓮声瓮气,性如孩童,言谈间,不经意就说出些惹人发笑的话来,逗得陈皇哈哈大笑不止。
认识了众人,陈皇又对他们勉励几句,左右无事,陈皇便携了尤贵妃起驾回宫。
文武百官也纷纷坐车回城。
祝修远交代周冬两句,拍拍屁股,又做了甩手掌柜。
他带着董淑贞、李继业及李卿奴他们,也一起回城。
……
偌大一座京城,其中茶楼酒肆无数。
这些地方,历来就是各类消息的汇聚地。
从前日开始,那武举校场中的盛况,就“统治”了全城的大小茶楼。
那些花了重金,购买“门票”的人,武举结束回城后,便马不停蹄,奔赴各个茶楼,在那“开坛说书”。
得益于这些人的大力宣传,这两日间,武举之事,再度登顶“京城热搜”。
为城中百姓所津津乐道,就连三岁孩童都能随口说两句……
不过在今日,武举之事的“热度”稍稍有所下降。
因为上元佳节临近了,两日之后,便是这个堪比元旦的节日。
上元佳节的重头戏,是赏灯,到那个时候,全城都挂满了各类灯笼,五彩缤纷,色彩艳丽,尽显盛世的繁华。
就热闹程度来说,恐怕元旦节都比不上上元节。
这不,从今天开始,城中有关上元佳节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持续挑战武举之事的“热搜榜首”之位。
江城伯府,也在董漱玉的带领下,紧锣密鼓的做着过节的准备。
上元佳节特定的吃食,要悬挂的灯笼,以及某些特定游戏要用到的器具等,都由董漱玉带人一手操办。
今日祝修远他们回府比较早,还不到午时,于是董淑贞和李卿奴两女,便嗷嗷叫着,跑去帮董漱玉的忙,一起准备过节要用的物品。
董淑贞是为了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伯爵主母。
而李卿奴,则纯粹是为了体验,为了好玩儿……
祝修远这个大老爷们,自然不用烦心府中事物。
他一直都陪着李继业,饱受着李继业各种奇葩问题的“摧残。”
……
转眼已到傍晚。
李继业和李卿奴两兄妹,在江城伯府中吃了晚饭,照例,由祝修远亲自护送他们,回下榻的驿馆。
回程之时,又到了言大山感觉难受的时候。
因为恩公决定顺道,去那琵琶巷花满楼瞧一瞧。
言大山小心翼翼,亲自架着马车,在城中饶来绕去,待他认为已经安全后,再扬鞭调头,载着祝修远,来到一个隐秘的地方。
“恩公,我们到了。”言大山在马车外小声说道。
“嗯,搬进来吧,小心些,别打碎了。”祝修远在马车中腾挪位置,然后走到车厢的出口处,掀开帘子,向外望去。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一半。
此处比较隐秘,没有什么人,也没有什么灯火。
那言大山,早已跳下马车,走到路边一堆柴草旁,弯腰将柴草扒拉开,露出一堆东西,竟是一堆酒坛。
言大山动作敏捷,一左一右,抄起两个酒坛,再返回马车。
祝修远蹲在车厢入口的位置,从言大山手里接过酒坛,搬到马车里放好……
这堆酒坛,约有二十多个,两人忙了好一阵才搬完。
随后,祝修远放下马车布帘,回去坐下,言大山则跳上马车,载着祝修远与二十多个酒坛,赶往钞库街琵琶巷。
这些酒坛中,所装的美酒,正是伯府出品的贞酒和玉酒,各有十坛。
这是上次答应给寇婉婉捎带的美酒。
马车一路摇晃,很快停了下来,车外传来言大山的声音:“恩公,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