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懒洋洋的作态,仿佛还在西山书院一般。
“所谓‘文’,包揽万象,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千百变化,皆含其中。然则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
张厌深也坐在长桌一头,靠着椅背,神态自然而放松。
“子曰,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故提笔时,情必真,意必实。”
贺今行抚平宣纸,记下“真情实感”一词。
“当今科举作答以文论为主,行文讲究精微朗畅。至于原则,我向来推举韩文公,写文章要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穷且益工。”
他便又记下“不写废话”一词。
张厌深讲完行文讲内容,语气温和,语速平缓。
今日是个好天气,厢房外的阳光映亮了窗纸。虽还没有烧炭盆,但屋里也算暖和。
老人讲着讲着便阖上眼,食指一点一点地敲着膝盖,仍娓娓道来。
贺今行专注地听着,提笔蘸墨的间隙,偶然一瞥对面的陆双楼,后者撑着脸颊,闭着眼,脑袋不时一点一点,竟是睡着了。
他呼了口气,两指轻捻笔杆,手腕微微一扭,一滴墨汁便射向陆双楼的脸,“啪”地将他打醒。
陆双楼下意识地摸上脸,湿湿黏黏的触感几乎吓他一跳,到眼前一看,才是墨水。
而后抬眼便见对桌盯着自己,目含谴责。
他摸了摸鼻子,左右看看,见两边也都闭着眼,想着不能光自己出糗,便示意贺今行看晏尘水。
后者一看,晏尘水坐姿笔直,面朝张厌深一动不动。
对方离得近,双手摆在桌上,他便伸手拉了拉衣袖。
晏尘水张开一只眼睛,提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字:我可没有睡觉。
陆双楼把那张纸拿过去:呵。
贺今行摇摇头,也在空白处写了两个大字:听课。
张厌深抽空睁眼看了片刻,便又继续闭眼讲课,脑袋微晃,面上浮着的笑意如同暖阳一般和煦。
许多年前他也曾讲怎么做文章,那时的学生们比现在更多,但课堂似乎没什么两样。有人认真,有人贪睡,有人互相传纸条,还有人悄悄在纸上画老虎。
年轻的他拿着竹制的戒尺,边讲边走,逮到谁就是一尺子敲出去。学生们也并不怕,还有孩子嘻嘻笑说“先生你力道不够”。
而今老了,有事弟子服其劳,也再用不上戒尺。
日当午,张厌深讲完课,少年们坐了一上午,终于解放。
贺今行见晏尘水的脸越发青肿,仿佛膨胀的馒头,便主动说自己去煮饭,让他好好休息。
“留下来吃饭吧?”他叫住陆双楼,“不过你给你家里打过招呼没?”
晏尘水说:“他要打什么招呼。”
“嗯?”贺今行直觉有什么奇怪之处。
然而他看向晏尘水时,对方却在陆双楼乜斜来的眼刀里耸了耸肩,没再说什么。
他对宣京的世家子弟们并不熟悉,只听说过领头的几个。
但衷州陆氏有名望的朝官只有一位,任户部尚书,应当就是陆双楼的爹。尚书大人风评尚可,这两人怎地这般反应?
只是家事如私事,他不知怎么过问,便索性不问。
“我爹管不到我。”
陆双楼却忽然开口,推着他走过庭院,“你不饿吗,咱们快去煮饭。”
午饭做了四道菜,其中一道和了不少捣碎的茱萸。尽管贺今行再三提醒,晏尘水还是忍不住尝试。
北地人好咸甜,甚少食辛辣,他一筷子入口,当即辣得眼泪流出来。
贺今行忍俊不禁,倒了茶水给他。
晏尘水边喝茶边擦泪,说:“我赌整个宣京都没你这么能吃辣的,稷州口味这么猛?”
这回轮到贺今行摊手以示无辜,“我可提前告诫你了。”
张厌深试了一点,笑道:“稷州人应该也吃不下这么辣。”
只有陆双楼在默默地吃饭,他想到了什么,阴郁的脸上一抹笑容一闪而逝。
晚间晏大人散衙回来,带了一位牙行的婆子,看过院子,商定价钱之后,婆子答应明日就介绍一位帮佣的来。
晏大人对两位少年人解释说:“洒扫下厨要花费不少时间,而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你们浪费不得。这些杂事我找人做,你们跟着老师好好读书就是。”
少年们拱手称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