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六州歌头 > 第 110 章 三十一

第 110 章 三十一(2 / 3)

“谁也不想这样,都是穷苦闹的。”莫弃争叹道,安排好今日的事务,便与贺今行两人一起前往义仓所在。

上午要巳时才放粥,他们等不了,就一人灌了一瓢水。

按大宣律,州府所设常平仓分两种,由官府以底价收购主粮进行存储的叫“官仓”,在赋税之外向百姓征收各种粮食的叫“义仓”。州治以下行政级别不可设官仓,而辖区内缴纳赋税的农户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后就可以设置义仓。

“我江南路商业发达,做生意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还设有义仓的县就不多了。”路上,莫弃争摇着头说。

“商业税重,整体来说官府能收到的税变多了,也不算坏事。”贺今行接道。

“可如果人人都去做生意,那谁来种地生产粮食?像现在这样的局面,有钱也买不来粮食,就难了。”

他们从背坡爬上山脊,莫弃争指着另一面的山坳说:“我江阴县的县城就在那里,沿江有良田万顷,年年堆满义仓。第二年秋收后,才将陈粮发还百姓,填入新粮。”说到后面语气饱含痛惜。

贺今行放眼望去,茫茫浑黄江水里,零星可见一小片屋顶或是树梢,宛如一片泽国,跟着叹道:“可惜了。”

他回头望了一眼来时的坡地,一排排望不到头的草屋,再往下是新垦出的农田,无数嫩绿的稻苗在晨光熹微里晃着清露,熠熠生辉。

于是他对莫县令说:“但贵县百姓都存活下来了,有人在就有希望。待明年秋收,定能再次将新粮填满义仓。”

莫弃争稍稍释怀,颔首道:“都是乡亲们的功劳啊。若非真的出现在眼前,任谁也想不到我们能在六七天时间里做到这样的地步。”

秦幼合跟着看过去,从他们出发到此不过盏茶功夫,遍野已皆是劳作的农人,似有若感:“他们都是坚强又努力的人。”

三人继续赶路,路过江阴县的义仓,仓库高大而坚实,任风吹雨打自岿然不动。

外面守着数十个百姓,老远就亲热地高喊“县尊”。

莫弃争也挨着打招呼,又走出老远才休止。

贺今行有感而发:“我的老师曾说,观仓廪,可窥政风。莫大人是踏实的人,”

“我这不算什么。往年许大人知淮州时,勤政爱民,仓廪富足,一年有半数时间都在田间地头跑,百姓们爱戴他,底下官吏也尊敬他。他升迁时大家都很不舍啊,但总不能阻碍人家的前程,只能含泪相送。”莫县令又想到此行的目的地,“新来的知州大人年后才到,我目前只在迎接时见过一面,对这位大人的作风尚不够了解。”

半年只有一面吗?少年再想到昨晚对方所说的情况,皱眉道:“去看看就知道了。”

三人又走了一个多时辰,秦幼合又累又饿,整个人都蔫了下来。莫弃争安慰他说:“就快到了。”

再行一炷香,远处山林间,终于现出了圆木搭的仓顶。

“天呐,”他抓着贺今行的胳膊,气喘吁吁地说:“今行,我这辈子都没这么开心过,终于要到了。”

后者笑着摇头,“以后有机会多走走就好了。”

他们所走的是山间小路,小路到头是一条不宽不窄的官道,道上还有两道深深的辙痕,从延伸向山林间的义仓。

一州所设的义仓远非一县可比,可以说是一片仓库群。

莫弃争在前带头下去,然而却有一行人从官道而来,在他们之前占据了路口。

县令立刻竖眉喝问:“此乃州府仓廪重地,尔等何人,在此所谓何事?”

这行人身着一模一样的麻布短打,同行还有几辆马车,他们从后面的马车上搬下桌椅绸垫与陶壶瓷盏等物,在前搭设铺排开。

一应物事上均烙着一只展翅欲飞的水墨鸿雁。

莫弃争的眉毛拧到了一起,“你们是柳氏商行的人?”

贺今行与秦幼合看到那些雁子印,也面色凝重起来。

这时,打头的马车终于从里掀开了车帘,一名着白衣的青年走下车,再回头捺着纱帘,伸臂牵出一位女子。

鎏金步摇与绯色大袖衫在风中摇曳,刹那间点亮了整片乡野。

女子在下属铺好绸垫的太师椅里坐下,交叠双腿,抬眼看向正对的三人,红唇轻启:“不知哪位是钦差副使?”

白衣青年站在她身后,毫不避忌地现出腰间挎着的长刀。

贺今行已认出对方的身份,上前道:“我是。不知柳大小姐有何见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