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六州歌头 > 第 170 章 九十

第 170 章 九十(2 / 3)

“相爷明断。”钱书醒亦敛神郑重起来,快步为他推开大门。

院子里没有种树或是摆花,空荡荡一地秋阳。

暑气早衰,前几日一阵雨就卷得彻底没了影。

然而盛环颂跳进兵部后衙时,仍出了一头的汗,一半是热的,一半是被衙门里的尖刻噪声给闹的。

武官正气堂堂,不怕有人行刺,所以在后衙大堂前的院子里栽了棵常绿的黄杨。

崔连壁一身单衣,在树底下搭了架子,吭哧吭哧地锯木头。

“堂官儿!您可真是奇思妙想!”盛环颂扯着嗓子打招呼,然后对周边围观的属官们指指点点,“你们也不劝劝!得亏附近没有民居。”

一干人盯着日头等吃饭呢,饭点儿没到,侍郎倒是回来了。某位郎中嘀咕了句什么,打着哈欠把他的包袱拿走,和兄弟们互相拉扯进直房干活。

崔连壁停了锯,端起板凳上的水碗喝了一大口,才说:“中秋要到了,你又不拿钱回来,你堂官我只能亲自动手做把弓给陛下当贺礼。”mgonboΓ

“您换的人都是穷鬼,我上哪儿收钱去?”盛环颂话赶话地抱怨,走过去拿起锯子在木头上比划,看来看去,“贺礼?就这?”

这若不是什么一百文一大根的木头,他马上倒立用鼻孔喝水。

“礼轻情意重,你懂个屁。”崔连壁随意找个地方坐下,蒲扇摇得呼呼响,“下西洋的船队走了?”

盛环颂坐到他旁边,享受了一把冷风,才在对方看过来时若无其事地说:“早走了,禹州卫送出了南海才回。”说起此事,眉头就跟着皱起,“装备太烂了,水师十几条船,但一条船上基本就一门火炮,还有的炮筒都起锈了,用不了。”

大宣九路之中,唯江北与广泉编有水师,而又只广泉四卫配有铸铁炮。

西洋番邦危机四伏,船队前路困难重重,但不容有失。兵部侍郎奉命给远洋船队加编两条战船,一条船上要配四门火炮,他把广泉卫掏空了才凑齐。

“工部找了一年的矿,连点儿铁屑都没见着。东南难起战事,锈着就锈着吧。”崔连壁把扇子塞到他手里,“还有什么特别的事没有?”

“……我想想。”盛环颂认命地给自家堂官扇风,脑子回忆了一圈,“哦,有这么个事儿,我看到谢冬了。”

“谢冬?”崔连壁重复一遍姓氏,“哦”了声,“我记得他是大夫,去江南行医了?”

崔尚书历经两朝,发于军伍,荣于六部,一直葆有那么些特殊的情结。对那些在血与火的年月里所结识的人,比太平时代才雀起的京曹同僚们,印象更深。

盛环颂摇头,将当日在汉中路东境的荒山野岭偶遇走方郎中一事提起,说到最后竟有些认真:

“卑职曾经在萃英阁见过他,所以我认得他,他却不认得我。我看他风尘仆仆似赶长途,临时起意给他指了春风岭的路,他竟真去了。”

“春风岭,他去救了柳从心?”崔连壁挑眉看他。

他点点头。

一只鸟儿落到头顶的树梢上,咕唧两声。

“有点儿意思,没白跑这一趟。”他家堂官拍了拍他的背,把挽起的袖子放下来,“我得进宫了,你也差不多歇够了,赶紧回江南去吧。”

“啊?”盛环颂抓住对方的袖子,“不是,我还没吃饭呢。”

“大不了饿一顿嘛。”崔连壁拿开这小子的手,起身向树上哼了两句口哨,将那鸟儿逗得飞到他手上,便施施然回直房。

他换上朝服,支了匹马,而后顶着大中午的太阳,往应天门去。

一路过宫门,略城阙,到抱朴殿,顺喜看见他便笑道:“崔大人可赶巧了,秦相爷和裴相爷正陪陛下用膳呢。”

“不巧,老崔打的就是蹭陛下这顿御膳的主意。”崔连壁向皇帝行礼。

天子哈哈大笑,让顺喜添个座儿,“差你一个不差,多你一个却是正好。”

自皇帝明令削减用度之后,御膳的规制就一改靡费之风,分量对于四个人刚刚好。

“正说到靖宁大婚呢,你也看看。”明德帝把一封折子递给他,他恭谨地接过,

奏折上说,靖宁公主在本月中旬抵达北黎王庭,已于十八日与赤杼太子完婚。在庆典上,大君将苍狼骑兵的兵符当众交给了赤杼。然而当晚,赤杼便旧伤复发,公主花了番大力气才把消息压下去。

崔连壁看罢,眉头紧锁,说:“上月北黎内乱,公主传回的信中就说赤杼太子的身体情况不太好。现在看来……要是他死了,他兄弟上位,难保不对咱们有想法,得早做防备。”

明德帝颔首道:“是这个理。”再示意秦毓章:“让晋阳多注意。”

“陛下,”崔连壁的目的却不止于此,直言道:“有文事必有武备。”

“急什么?”皇帝打断他。

他不急,只以□□裸的目光注视着对方。

皇帝嗤笑一声:“等下个月算完账再说。”

“是。”他得了一句话,便心满意足;想起自己陪坐的身份,低头兀自吃菜。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