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长叹:“是老夫将这数十万义民聚合在一起的,若天子不想要他们;杜公美与郭传师亦不欲收编他们。他们的下场,就只有两个,壮者为盗,弱者为食。数十万生灵何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夫九泉之下,又岂能安心?咳咳……”
宗泽心情激动之下,又是咳嗽连连。宗颖慌忙连声应是,又连连拍背,一个劲劝父亲下城回府。
或许,宗泽太明白扬州行在那位建炎天子的秉性,对自己最后一道奏疏能否奏效,完全没有信心,甚至充满悲观。
城外所见,鼓角连营;回首北望,黄河滔滔;如此河山,如此大好局面,就这么断送了么?不甘心,真不甘心啊!
宗泽想到悲愤处,激动难禁,喉咙一甜,一口鲜红喷向夕阳,颤动的手臂戟指向北:
“过河!过河!过河——”
与历史记载吻合,建炎二年七月十二,宗泽于东京汴梁溘然长逝。
宗泽之死,打破了东京局势的微妙平衡,使汴梁城内潜藏于水底之下的各种矛盾与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
“宗汝霖身故了?”杜充得知这个消息时,正与郭仲荀在府中对饮,手中杯子顿住,两边嘴角不由得向上一勾,随即立即换上一副悲戚之容,“汝霖兄乃国之梁柱,天子肱股,惜哉天不假年……吾痛失师友,国痛失干城……”
郭仲荀可没那么多感概,只催促道:“杜兄赶紧向朝廷上表,然后,到留守府接印。”
“不忙,宗汝霖前脚刚走,杜某后脚就索印,吃相太难看,可缓上一缓,我等有更重要的地方要去。”
“何处?”
“滑州!”
这个时候的滑州,也因宗泽身故,所产生的连锁反应而乱作一团。滑州的军队并不多,二万人不到。与几十万义军相比,相差甚远。但这支军队有个极响亮的名头“八字军”。
八字军的来源,是因为王彦在渡黄河攻卫州之时,被金军围困在共城西山。因金人求购其头颅甚急,弄得王彦一日三惊,睡觉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停换地方。生怕被手下干掉。最后手下不得已,便在脸上刺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我们脸上都这样了,总不能砍了你的脑袋投降金人了吧。王彦这才消停下来。
八字军的这八字,最早就是向王彦表忠心的意思。而且只有中、高级军将才往脸上刺字,普通的小卒,哪轮得到你表忠心?但是,曾经做为王彦手下十一将之一的岳飞,只在背上有字,脸上却没有。所以,不排除岳飞不想表忠心而离开王彦的可能。嗯。这一点,倒与后世辛亥元戎黄兴,因为不肯发誓忠于孙中山,从此分道扬镳极相似。
八字军,已经用烙在皮肉上的文字,来证明了这是一支只属于王彦一个人的军队。所以,当王彦宣布,自己将应诏卸职离开军队。前往扬州行在面君的消息时,手下军将士卒,无不大哗。手下大将张翼、白安民、赵撙、桑仲、李忠等均表示反对王彦离开。
王彦取出杜充带来的手诏,长叹道:“圣君有诏,岂敢有违?”
诸将无语。
七月十三,王彦离开滑州,夺赴扬州。
王彦前脚刚才。杜充后脚就到。目的很简单,就为了这支八字军。
杜充虽是文官出身,但在北京留守的任上,也干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军政齐抓,统兵御将。尽管军事水平不咋地,但眼光还是有的。眼下整个东京城,总共有三股军兵:一是东京留守司本部兵马,象徐庆、王贵及岳飞之前统御的那支前军兵马便属此类,这部分人马约为五万;二是王彦的八字军,这部分为二万;三是河北义军,这部分最多,达十万之众。当然,这战斗力也是最差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