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怎么可能?
张卫东说:;京城来的汇款单吗?是收获杂志还是小说月报?
见他说出了来源,邮递员这才确定没送错人,递给他说:;收获寄过来的,还有一份信,邀请你去京城参加一个研讨会。
张卫东说声谢谢,接过来,邮递员确认了好几遍地址,才确定没错。
收获杂志在全国鼎鼎大名,可一个孩子接到他们的汇款单,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张卫东打开汇款单,上面果然写着让他参加半个月后的作品研讨会。
关月玲和姗姗听说是张汇款单,就追问说:;这钱哪来的?怎么会寄给你?
张卫东坦然地说:;他们准备发表我的小说,就给我稿费,这不是很正常吗?
呵呵,很正常。
母女俩都惊呆了。
;小说发表了吗?在哪里,我看看?
没有样书,说明还没发表。
小说还没正式发表,居然就寄来了稿费,这显然不寻常。
张卫东在看信,信居然是巴金老先生自己亲手写的,先是盛赞了这部小说,接着又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有一些同志对这个故事有想法,所以邀请你来京城一行,定稿以后就能发表。
他在这封不同寻常的信里发现了问题。
一些同志,说的是什么人?
收到稿费的好心情一下没有了,暗想抄书是不是抄太早了。现在国内的整个意识形态都没放开,真要拿出来,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活着》里面福贵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如果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除了苦难就是苦难,没有别的,描述就太沉重了,在当下不符合主旋律。
记得余华老师当初说过,这个故事巴金老师通篇看过,坚持要发的,可发表的时间已经是九几年,那时候还有这么多争议,现在想发的话,巴老在里面不知道会承受多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