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采珠勿惊龙:鬼雨法螺 > 第3章 麦教授

第3章 麦教授(1 / 3)

家里摆上了爷爷的遗像、祭烛,父亲请道士们做了几场法事,我在伤恸之余,心里仍旧无法放下疑惑。虽然考虑许久,但到底该从哪里调查起,却全无头绪。那天,我打开电脑,看着搜索引擎主页的搜索框,随手输入了“猝死”两个字,然后漫无目的地浏览起来。

在翻看了几页无用信息之后,第三页中的一条,吸引了我的注意——标题是“贝类毒素的提取及临床应用”,在内容中有红字突出显示的关键词“猝死”。这个无意中的发现,让我心头一紧,迅速打开链接。

这是一篇论文的介绍,虽然没有论文的全部内容,但在简介里,却清楚写明了“某些稀有贝类的毒素提取物可造成心肌梗死,致人猝死……”

如果这篇文章仅仅讲的是毒素导致猝死的话,或许我还不会过于注意,但关键是爷爷当时正在研究的项目是震旦纪古贝类在中国的分布,看见没?是“古贝类”啊,而这篇论文讲的正是“稀有贝类”的毒素提取,这二者之间既同是贝类,又同为猝死,不得不让我感到惊喜,仿佛在暗夜中的海上,突然看到了一座灯塔,一个声音在说——就是这个。我连忙查找论文的作者,是“山海大学?生物系?麦思贤(教授)”。

就那么简短的一则内容,我反复看了十几遍,经过一夜的思考,我决定去南京找这位麦思贤教授,看看从他那里可否得到更多的信息,佐证我的怀疑。

第二天,我跟家人匆匆打过招呼,说要出去一阵子,父母问我干什么去,我敷衍道找了份外地的工作,去看看。父亲让我别去,说就留在自家公司,母亲也是这个意思,但这事跟他们说是没用的,只会认为我魔怔了。所以我推诿着说就去随便看看,说不定还不错呢。

等到了南京后,我打车直奔山海大学,找到生物系,当时麦教授正在最大的阶梯教室里开一个讲座。我找到地方,偷偷溜了进去,坐在最后一排,准备等讲座结束后就去找他。

讲台上的麦教授,年纪出乎我意料,看样子应该有七十岁左右,跟我爷爷差不多大。声音稍显混沌,但混沌中却带有一股奇异的磁性,个子很高,虽然较瘦,但因为身材高大,所以显不出瘦来。满头银发,穿着一件很显气质的蓝灰色丝绸衬衫,略带休闲的黑色裤子,一副学者的派头!博学中却又藏着精明狡黠,那种感觉很难说清,因为少有人能将这两种气质融合一体。

当时他正在做一个有关珍珠的讲座,而我此行之所以来找他,就是为了他关于稀有贝类毒素的研究,珍珠是贝类孕产的,珍珠与贝类几乎就是互为一体的东西,所以我便先跟着听了起来。

“哪位同学说说,世界上的珍珠分为多少种?好,第二排那位。”一个女生的声音:“分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两种。”

“两种?好。还有谁?后面那位男同学。”

一个瘦高个男生说:“珍珠按地域分为四种——广西合浦,即南海的珍珠,叫作‘南珠’,因为粒大饱满,圆润度、光泽度较好,所以又被称为‘走盘珠’。我国东北的珍珠被称为‘东珠’或者‘北珠’;同时,也有人将日本的珍珠称为‘东珠’;欧洲的则为‘西珠’。历史上曾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的说法。”回答得很溜,看起来应该是为这次讲座做过功课的。

麦教授略微沉吟了片刻,然后说:“刚才同学们说的两种,或者四种,其实都不精确。世界上的珍珠,首先按照价值,可以区分为‘普通珍珠’和‘异珠’,普通珍珠顾名思义,就是大家在市面及电视上常见的;而我今天讲座的重点是后者——异珠。”他摁了下手里的遥控器,投影仪开始配合其所讲内容,投放出相应的异珠照片,他继续讲道——

“所谓‘异珠’分为两大类、四种。

“第一大类,世所罕见,最为贵重,叫‘龙珠’,顾名思义,即龙身上所孕结的珠子,具体点说,其位置就在龙的下巴里,有古语为证:

《庄子?杂篇?列御寇》云:“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尸子》卷下:“玉渊之中,骊龙蟠焉,颔下有珠。”葛洪《抱朴子?内篇?祛惑》:“凡探明珠,不於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

“龙珠的作用有很多,夜光只是其中一种。”

这时一名同学有些不礼貌地插话道:“麦教授,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龙吗?您这里说龙珠,也即您认为龙是存在的,但似乎到目前为止,还没人能有直接证据。”

麦教授笑着说:“你的这个问题,我想应该交给哥白尼回答。不过他的学生似乎也没问他,您为什么说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啊?”

台下响起一片笑声,麦教授继续讲道——

“第二大类异珠,是由海水或者淡水中的贝螺孕产,我简称为‘贝珠’,大体分为四种,大家可以看屏幕。

“第一种:个头超大、形状奇特。虽然珠宝意义上以正圆形为优,但天然形成的珍珠,因为无核,所以形状是很难规则的,并且越大越容易异形,比如屏幕上这张著名的‘亚洲之珠’就是梨形,还有‘老子之珠’则像老人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