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琪跟着却问:“你有几条船?”
壮汉摸了摸下巴,说:“小本买卖,只有一条船,在内河拉拉黄沙,运运货。”
“多少吨位的?”
“1000吨的。”这时,壮汉似乎有点儿不耐烦了,说:“你们到底要不要打听科考队啊?怎么跟警察似的?”
郭美琪说:“没什么,先问问船的事,因为我们本来想租条船的。”
“用不着租船,科考队都弃船了。他们的船开走了,但是人留下了。”
我眯眼奇怪地问:“哦?不用船?那他们去哪儿了?”
“我这说了你们可就算是要了啊,不能反悔。”
郭美琪二话不说,直接掏出钱包,从里面掏出来一沓钞票,说:“这是3000块,出门现金没带那么多。回市区取了钱就给你。或者你跟我们一起去也行,绝对不会赖账的,放心好了。”
壮汉收下钱,稍微看了看也没细数,塞进兜里,说:“他们的船先是在泰兴这段江面来回开了差不多大半个月,像是在测量什么,又好像是在捞什么,每天还有潜水员下水。不过一无所获,后来船走了,我特意找人打听了下,原来船上留了不少人下来,都去了黄泉村。”
杜志发奇道:“黄泉村?这什么地方?他们怎么从长江里最后找到村里去了?”
我也皱眉问道:“是啊,听说他们是为了调查长江断流的原因而来,怎么最后反而离开了长江,上了岸?”
这时杜志发掏出烟,第二次递过去,那汉子这次接了过来,杜志发问:“大哥,你贵姓啊?”
汉子点上烟,说:“我姓赵,叫赵金生。那帮人到底是不是如你们所言,为了调查长江断流而来,我不清楚。但我大概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去黄泉村。”
我和杜志发也点上烟,四个人走进调度室里坐下。赵金生给我们倒了点儿水后,继续说:“黄泉村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村里有个地下溶洞,洞内有一处潭水,水是黄的,世代村民都说那是黄泉,是通往幽冥地府的,因此得名。那个溶洞虽然口小,但里面很大很大,据说当年张士诚有一部两万人马,最后都全藏进了洞里。”
杜志发惊讶地说:“两万人马?我的个乖乖,这洞该大成什么样啊?”咂咂嘴后,又问:“张士诚是谁?”赵金生不可思议地看着杜志发,说:“你不知道张士诚是谁?”杜志发愣了愣,又看看郭美琪,问:“你知道吗?”
郭美琪也摇摇头。
我说:“这名字挺熟悉,是不是……是不是当年跟朱元璋打仗的那个?”赵金生一拍大腿,说:“对了,还是这兄弟闻多识广。张士诚当年的地盘,横跨长江南北,无论是泰兴这边,还是南边苏州,老百姓都很爱戴张士诚的。你们知道老百姓烧狗屎香吗?”
杜志发问:“狗屎香?狗屎是臭的,怎么会香?”
赵金生说:“江苏这里,无论苏南苏北,很多地方每年阴历七月三十晚上,都会烧香,拜地藏王。这香,就称作狗屎香。其实这香并不是烧给地藏王的,而是假借地藏王的名声,烧给张士诚的。”
我奇怪地问:“那为什么要叫狗屎?”
“因为张士诚乳名叫作九四,谐音狗屎,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当然不准百姓祭拜张士诚这个当年的对手,所以百姓就假借地藏王之名,烧狗屎香,其实是把香火烧给张士诚的。”
郭美琪听完后,顿了片刻,说:“你还是继续讲讲那个地下溶洞吧。”
“别以为我跑题了。要讲那个洞,就得讲张士诚。这个朱元璋在进攻张士诚的时候,先是由徐达凿开了洪泽湖的大堤,结果水淹苏北;然后常遇春又包围泰州,使用火攻。这水火二法,是战前刘伯温的计策。结果,张士诚有一部两万人马,本是苏州城破后,护着财宝和军中家眷,退守到泰州这里来的。谁知水围火攻之下,常徐二人又合兵一处,将此部人马死死围住。包围圈越来越小,张士诚最后只能带着家眷、财宝等,退到黄泉洞里坚守,但死不投降。”
杜志发竟然有点儿听上了瘾,问:“然后呢?”
“你还真别说,这么个洞,口小腹大,易守难攻。在洞口烟熏火烧,都没用,任你大军千千万,就是没法攻进来。最后朱元璋火了,下令停止进攻,就死守洞口,没粮没草没食物,困在里面饿也得饿死。最后足足围了有九九八十一天。”
杜志发问:“里面两万人马终于死光了?”
赵金生喝了口水,幽幽地说:“不是死了,而是没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