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地展开诏书,徐徐读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传位于皇四子胤禛,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钦此!”
胤禛忧伤地站起身来,一众大臣自然不敢说什么,赶忙叫道:“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胤禛拭泪抬手说道,“我本不才,没有想到皇阿玛把这万里江山托付给我。既然到了这一步,只好勉为其难了,盼请三哥和诸位弟弟扶持。”
他口气一转,已把“我”按成了“朕”胤禛又道:“目下百事待理,一时没有头绪。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大行皇帝的丧事,不知各位认为应该给大行皇帝一个什么庙号啊?”
此言一出,众人议论纷纷,然后大臣张廷玉说道:“奴才以为先帝一生经文纬武,一统寰宇,虽是守成,实同开创。所以应定为仁视皇帝。”
胤禛皱了皱眉头,转过头问三阿哥胤祉道:“三哥,你看呢?”
“我朝已有两个‘祖’帝,”
胤祉斟酌着词句道,“太祖之后又有太宗、世祖,大行皇帝仁孝性成,天赐睿勇,似乎拟为‘仁宗’较宜。”
八阿哥胤禩此时心中颇为不服,一脑门心事,便挑刺儿道:“‘祖’乃‘始’之意,大行皇帝乃第二代,称祖不妥,不如‘武宗’为好。”
旁边的丰台总兵察合台反对说道:“明武宗是昏乱之君,主上岂可与他同号?”
胤禩一听他说话便气不打一处来,一哂说道:“那就‘世宗’,国祚又长远,儿孙又光鲜,成么?”
“对!要是世宗不行,那就……”
老九冒了出来道:“……仁武,先皇一生武功彪炳,这个仁字不能概括先皇的一生,定为仁武皇帝才好。”
“是极,是极,九哥说得有理。臣弟也深以为然。”
老十不失时机地也附和道。
“不错,仁武,既仁且武,臣弟也以为可行。”
老八立刻出言附和。
“好个屁!”
胤禛心中暗骂,也不作声,走到书屋一角的桌上,提起笔来,写下了几个大字,将那张纸交给了跟在身边的李光地,沉着声道:“宣!”
李光地看了看手中那张纸,高声宣道:“仁爱天下谓之圣,开创新天地谓之祖,定庙号为圣祖。”
什么叫金口玉言?胤禛这会儿的话就叫金口玉言,一帮子阿哥、朝臣们就算再有什么不满,面对着胤禛的强势和善扑营士兵手中明晃晃的刀枪也不敢有二话,只能各自磕头三呼万岁道:“皇上圣明,臣等谨遵圣意。”
胤禛点了点头,说道:“至于朕的帝号,朕想可以随便些。就取个谐音吧,朕名胤禛,叫‘雍正’就是了。其余兄弟们要避讳,一律将‘胤’改为‘允’,叫起来方便,也亲切些。另外,册封十三阿哥为多罗贝勒,十四阿哥为固山贝子!”
“臣等遵旨!”
一众大臣齐声叫道,十三和十四更是又惊又喜,只有没得到封赏的八阿哥三人在那儿生闷气,但是也没办法,他们在京师一无人二无权三无兵,只要胤禛一句话,他们马上就会死无葬身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