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依据并不准确。
有些人说不定比那些赫赫有名的人更有才华。
潘凤也不急着去一一检测,这种人就像布袋里的锥子,迟早会出头,安心等着即可。
他接下来,要筹备一件大事。
对外称之为讨伐袁绍。
实际为借机进一步掌控冀州。
在此得交代一句,虽然他从袁绍手上夺回邺城,并顺利拿到征北将军的封号。
但他实力掌握的只有魏郡、广平郡和阳平郡三郡之地。
其他赵郡、常山郡、中山郡、清河郡等等,要么在世家掌控之中,要么在某个太守控制之下。
要想拿回这些郡的控制权,首先得有一个正当的名头。
眼下这个名头有了——讨伐袁绍。
于公,这是天子之诏。
哪怕是董卓一手操办,只要是以天子的名义发出来的,该认还是得认。
于私,替故主韩馥复仇。
韩馥虽然懦弱无能丢了邺城,可罪不至死,同情他的大有人在。
两相结合,他以征北将军府的名义征召冀州军,以韩钰冀州牧的名义传令各郡太守出兵出粮相助,简直再正常不过。
各郡太守配合也就罢了,潘凤新招了一批人,正好可以安插过去协助管理郡兵和税收,慢慢夺权。
顶多将之架空,不至于赶尽杀绝。
先维持表面默契,荣辱与共。
等有了合适的人选,再换成自己人。
不配合的话,潘凤不介意将他们打成袁绍同党,顺道一起解决了。
搂草打兔子,打一只是打,打一对也不差。
政令一出,最先响应的是清河郡。
清河郡太守崔琰不仅拿出府库里的三万石粮草,还亲率三千大军来邺城,说与潘凤汇合,共同讨伐袁绍,以报朝廷之恩,韩馥之德。
招贤令刚出,各大世家代表与潘凤谈过之后,崔家的想法依然是观望。
可打探到沮授去长安请了圣旨封赏潘凤和韩钰,给了两人官面的名分,立刻就有了决断。
只不过崔氏家主觉得那时投诚,不但无法打动潘凤和韩钰,还会让他人觉得崔氏倒贴过去太过下贱。
于是没有立刻采取行动。
如今州牧府和征北将军府联合发出命令,在表明讨伐袁绍决心的同时,几乎算是公开宣告,州牧府与征北将军府亲密无间。
眼瞧大势所趋,阻挡者,绝对会被清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