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这么说,其实是在故意给曹操留面子。
说句不好听的,此时的曹操,拿什么跟潘凤比?
先说条件。
潘凤占据物产丰饶的冀州,粮草充裕。
反之,曹操一郡之地,产出不及冀州十分之一。
比条件,曹操怎么比得过潘凤?
不比条件的话,更没得比。
纵然曹操与青州黄巾军达成协议又如何?
不用十万冀州军南下,潘凤亲自带着五六万大军出马,便可将这松散的联盟击溃。
百万青壮,看似人多势众,根本经不起猛将带着骑兵回来冲杀几次。
接下来,只要派人接收俘虏就行了。
曹操作为战败一方,只能忍气吞声看着。
不服气的话,不是不可以一起灭了。
要知道,荀彧提议坚壁清野收服青州黄巾军,并借机占据青州的前提是,潘凤征讨袁绍,二人打的不可开交。
倘若潘凤看上了这百万青壮,会不做准备吗?
他怎么可能任由曹操抢走自己的猎物?
曹操闻言恼道:“这潘无双不去找袁本初报仇,他老盯着我干什么?”
“纵然我当初因为袁本初得罪过他,那罪魁祸首,不还是他袁本初吗?”
荀彧默然不语。
他很清楚,潘凤会这么做,绝不会是为了盯着曹操,而是为了利益。
这股利益之大,足以让潘凤放下对袁绍的仇恨,放下他一直营造出对韩馥父子仁至义尽的形象。
成大事不拘小节。
这种人,往往很可怕。
曹操亦是雄主,才能不逊色于潘凤。
可运气不如他。
倘若不是潘凤运气滔天捡了冀州,又因武将出身掌握一大批精锐。
就这件事而言,曹操未必不能与之一较高下。
奈何生在同时。
……
曹操又忍不住问道:“文若,倘若青州黄巾军真被潘凤所得,接下来我该怎么做?”
他问的不是接下来该怎么做,而是问荀彧:之前的计策不行了,是不是要换一个?
荀彧正色道:“对主公而言,这未必是坏事。”
“百万青壮,足以让潘凤消化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足以让主公派人收复济北郡等地。”
“想必兖州那些世家,盼主公如同期盼天神。”
青州黄巾军走了,可兖州还在啊。
青州放一放,兖州总该想办法拿到手。
也算是收获不小。
曹操闻言眼神一亮:“文若所言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