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神话三国:从无限复活开始 > 第一百一十八章安置的想法

第一百一十八章安置的想法(3 / 3)

郭嘉有句话没说错,他不擅长内政。

这句话,是相对荀谌荀攸这种人说的。

既然底下内政高手,细致的安排,何必急着定论?

郭嘉亦不觉得有什么,反而主动提出下一个话题:“君侯第一计,便如此超乎臣的想象,不知道其他计策,又是何等精妙?”

潘凤不置可否道:“第一个未必就是最差的,说不定是最好的。”

“本侯欲在冀州青州两地,发展商业,一来抽调人手,成立商队,到处行商,二来,修建驿站,安置伤兵,为往来旅客商队提供吃食和住宿。”

某种程度上来说,商业能促进生产。

比如原本小农经济,每家每户只养几只鸡,等过年宰杀。

因为养多了,吃的杂食也多,成本会相应提高。

大多数人不会为了口腹之欲,多去养鸡。

但如果有人愿意拿更加价值的物品来换,多少能赚一点,大家养鸡的积极性,肯定会提高。

养的鸡多了,市场上卖的鸡,也会变多。

同理,各项都会提升。

经济一旦开始循环,大概率会往上增长。

扯远了,这些都是属于经济学的内容。

相比经济增长,潘凤更在意驿站的建设。

这可是明目张胆监控冀州青州的手段啊。

说是伤兵,后面完全可以用暗卫替代。

往后各县各镇发生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人,打听起来,再容易不过。

主要是一个驿站养活几个人,全建起来,起码养活好几万。

当然,这些人不会从新归附的黄巾军选择。

按照潘凤一贯的做法,从冀州军中选人。

有棱角的,有本事的,又没实力当将军的,完全可以拉出来,干这些活。

而大头兵,只要听话,拿着刀枪往前冲,就够了。

郭嘉同样听出弦外之音。

他正愁暗卫不好安置,没想到潘凤来了这个金点子。

“行商臣不太懂,但驿站,着实有必要。”

“然而秦国重农抑商,君侯反其道而行,当三思而后行。”

士农工商,商人因不事生产,所以被当作贱业。

郭嘉会这么想,亦无可厚非。

不过潘凤自有他的理由:“奉孝可曾读过管子?”

管子便是管仲。

这哥们十分注重商业,也是第一个开青楼的。

通过这个方法,齐国国力大增,最终称霸一时。

要不是出了奸相昏君,未必会凄惨灭亡。

再说,潘凤若不发展商业,他接下来盐场的盐,以及世家过剩的产值,卖给谁去?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