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是在问,我有没有资格和你一样,也穿上紫袍啊?
也不知怎么的,这大臣脸上忽然现出尴尬之色,出不知是王平安问的太直接,还是问题太没档次了,竟让他有这种表情。呃了一声,这大臣道:“怕是得重新准备一套官服了,不过都督是加衔,你穿官服,倒也也不一定以此品阶为准!”
王平安哦了声,没听明白。
这大臣看了看他,心想:“唉,这孩子啊,也真够可怜的,明明立了大功……我还是别明说了,反正他早晚自己也能弄明白!”
他道:“本官也是有都督加衔的,是从三品!”他说的这话相当含糊,他只说自己的都督品阶是从三品,可没说王平安的是几品!
王平安没听明白里的弯弯绕绕,心中大喜,这么说自己现在是从三品的官了,虽然是三品官里面最低一等的,但好歹也是三品官啊,有资格穿紫袍了。上次他还和家里的两个小丫头说呢,绯袍穿上了,紫袍还会远吗,果然不远了,这不就穿上了吗!
心里一高兴,脸上的笑容就多了起来,也不再对没人给他敬酒生气了。想想也对,有啥好生气的,太极殿上全是大官,就连坐在自己上首这个都有都督的加衔,估计要不是自己在这里,那这个大臣就得是末席了!
大家都是大官,当然不会把自己放在眼里了,一个都督罢了,难不成为了这么个官职,大家还能特地跑过来巴结自己不成!
王平安心理平衡了,高兴起来,别人不给他敬酒,他便去给别人敬酒,拍拍马屁,说说笑话,这顿饭吃得倒也愉快!
直到月上枝头,宴会这才散了,王平安打着酒嗝儿,出了皇宫,见狄仁杰和欧阳兄弟都等在宫外,他笑道:“走,回灵感寺去!”
狄仁杰迎了上来,笑道:“大哥,你做都督啦,可惜只是沙洲的都督,小了一点!”
欧阳利等人却道:“恭喜主人封侯,虽然折柳县不是什么好地方,但能封侯却是天大的好事!”
王平安笑道:“不想我王平安竟有封侯的一日。”他看向狄仁杰,道:“对了,你说什么?都督的官职小了些?都督不是地方上最大的官了吗?”
他和狄仁杰上了马车,欧阳利等人骑马护卫。
狄仁杰在车上坐定,道:“大哥,咱们大唐的官阶制定比较复杂,你不明白倒也情有可原。”他为王平安解释起都督这个官职,在唐朝到底有多大了!
都督这个官名并非是新出现的,早在三国时就有了。而在唐朝,由于正处在府兵和募兵的改革时代,所以多有变化,李世民时期的都督和李治时期的不同,而李治时期的又和唐明皇时期的不同,如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还真的容易搞混!
唐朝初期的都督原为行军总管,掌握兵权,后改总管为都督,但兵权已经被剥夺了。都督又分为好几种,比如大都督是由宗王遥领,并不实际赴任,而其余的都督,又分为上中下三种,也均是遥领,并不真正去地方上任。真正替都督掌管地方兵权的,其实是当地的长史。
任何一个靠武力登上皇位的帝王,登基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削弱当初帮他打天下那批将军们的兵权。汉高祖、宋太祖、明太祖都是如此,而唐高祖也是这样,只不过汉高祖和明太祖是杀得血流成河,而宋太祖是杯酒释兵权,至于唐高祖则是让武将“遥领”兵权。
如果王平安再晚生一百年,到了唐明皇时代,他要是做都督,那可威风了,真就是藩镇的最高长官,可现在是初唐,李世民可没那么“和蔼可亲”,去建立什么藩镇,让哪个臣子去外地做节度使!
尉迟恭这些大臣都有都督的加衔,但都在中央做官,并不去地方掌兵,只有在出征时,才带着都督的头衔,领兵作战。
同样是刺史,任职的州不同,品阶就不同,都督也是同样如此。比如说京畿地区的刺史可以做到从三品或四品官,可关外的刺史却只能做五品的了,离皇帝越远,品阶越小,沙洲刺史的品阶很小,是从五品下,那么沙洲都督的品阶就是从五品上,刚好“节制”住刺史,但却没有半点实权!
李治很厚道,他答应给王平安的是沙洲刺史,和李世民说了之后,李世民不答应,不肯把有实权的官职交给王平安,但又没有驳回李治的建议,反而给王平安升了半级,做了沙洲都督,让王平安遥领沙州,荣耀是够荣耀了,却半点实际好处没有!
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李世民的手腕儿比李治强得太多,不会因为喜欢谁,就给谁太大的权力,好人卡和李世民无缘。李治则是信任谁,就使劲儿给这个人权力,让这个人开心,他自己也开心,然后被大发好人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