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9月15日,英军采用了他们的秘密武器---坦克,这是这次大战中最革命的武器,比攻城榴弹炮或毒气意义要大得多,主要创始人是欧内斯特.斯温顿上校,这位作家在战前写的文章,就想象出一架自动推进的机器,类似美国履带拖拉机那样,能在一条连续的带子上前进。
英国陆军大臣基切纳勋爵拒绝接受坦克,认为它是 “一个美妙的机械化玩具,但价值非常有限”,要不是丘吉尔干预,这个计划也许永远不会离开制图板,在他倡导之下,那时担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非法为海军建筑总监筹集资金,生产了一个操作模型。这个象运水车的车辆,被称为坦克。
到1916年8月制造出来的四十九辆坦克仍处于试验阶段,坦克驾驶人员也大都未经训练,那时黑格不顾参加设计和制造的斯温顿和其他人的意见,命令它们参加战斗,即使是首相阿斯奎斯和现任陆军大臣劳合-乔治的劝解,也劝阻不了他。四十九辆坦克中,只有十八辆到达战场,其中拨给加拿大军六辆,在战斗前或战斗中都毁坏了,约有十辆坦克轰隆作响的向吓坏的德军驶去。
可当这十辆怪物隆隆驶向德军阵地时,德军吓得惊惶失措,急忙用枪射击,机枪子弹在坦克外表撞出阵阵火花,而坦克仍然隆隆前行,吓得德军纷纷逃跑。一辆坦克爬进了一个村庄,面对这庞大的钢铁怪物,德军惊恐不已,纷纷逃离据点,就这样,一个村庄就被一辆坦克占领了,还有一辆无意之中,闯进一条堑壕,吓得德军无处可逃,三百多名德军乖乖做了俘虏。这次胜利,使那些对坦克不以为然的将军们大吃一惊,更使英国士兵受到莫大鼓舞。
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都被这种故障不断的怪物给惊呆了,任何一个军事家都明白一个事实,随着坦克的出现,1914年马恩河之后欧洲堑壕战的战场形式,即将被改变。德军用深挖战壕、加强掩体、带刺铁丝网、机枪构筑的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横亘着这条布满战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御线,这个等同于死亡、血腥、泥泞、恐怖的对峙了三年堑壕战,即将被这种横空出世的武器打破,僵局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
在距离西北边防军综合训练中心北方大约数公里外的一处山地,这里属于二机集团武器试验区,早在多月前二机集团便购买了这个占地达近百平方公里土地,以用于进行各种武器试验,尤其是一些保密的武器,需要在这种封闭场所内进行试验。火炮综合靶场位于武器试验区东侧,一直以来火炮综合靶场上的炮声,几乎从未停止过,这里除了对二机集团制造、设计的火炮进行试验之外,还需要对外国火炮进行试验。而今天这里很反常的没有响起炮声,但是周围却是一片戒备森严的模样,十几辆挂着特别通行证的轿车经过多次检查之后,才获准进入这一区域。
“坦克?”刚一下车辛策就看到山前停着几辆坦克模样的钢铁怪物,于是便脱口而出,看着这些坦克,辛策瞬间明白了西北军是怎么攻克的克斯格鄂塞,有了坦克西北军自然可以快速攻克俄军的防御阵地。看着眼前的坦克辛策知道为什么史道姆会邀请自己来这里,难道他们想向德国提供坦克图纸?或是把坦克向自己演示,以推销他们的武器?
看到眼前的坦克,辛策朝自己身边的梅尔道夫看去,梅尔道夫是前公使馆武官,德国陆军中校,对于武器梅尔道夫应该更有发言权,辛策看到梅尔道夫则是一脸凝思的表情看着眼前的坦克,中国人制造出坦克的消息,的确让梅尔道夫感觉非常惊讶,毕竟现在连德国都没有坦克。
“是的,先生,看来在法国的德军对于这种坦克更是印象深刻,不过,这种坦克并不是真正的坦克,这是我们在拖拉机的基础上,在四周包裹一层厚度为10至25毫米厚的装甲,其装甲厚度远超过英国人在法国战场上使用的mark型坦克装甲厚度。”史道姆一本正经回答着辛策公使的问题。
这种 “坦克”或是战车,实际上是为了能够让这次表演变得更为直观一些,而特意用报废的拖拉机改制而成,只不过是在四周焊接了装甲板,但是史道姆相信即便如此,这种表演也远比装甲板更让人感觉震憾。
“当然,辛策先生,还有梅尔道夫先生,今天的主角并不是这几辆坦克,辛策先生、梅尔道夫先生,现在即便是在亚洲,也知道欧洲战场上的僵局随着英国军队坦克的出现,原本的堑壕、铁丝网和致命的机枪,已经无法再阻止联军前进的脚步,只要联军制造出足够的坦克,那么撕开贵国军队的防线只是时间问题。
想来两位已经知道,在克斯格鄂塞,我军只用九辆坦克便轻易撕开了俄军同样用堑壕和铁丝网组成的防线,只用了几个小时克斯格鄂塞这个俄军认为至少可以阻止我军十天的要塞,即被我军攻克。相信不久之后,依靠英法和现在美国三国强大的工业力量,必定会制造出更多的坦克,一旦前线僵局被打破,那么距离德国战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但是!”
面对着自己同胞史道姆有些激动的说着。坦克天生就是为了终结堑壕战而准备的,一旦堑壕战僵局被打破,每一个人都清楚等待德国的是什么,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史道姆才会如此的激动,因为堑壕战将会随着坦克的出现而被终结,那么现在西北将会终结英法联军的坦克。
“史道姆先生,根据德国战场上的回覆,m50效果非常显着,在战场上不仅可以击毁坦克,甚至于还可以用来攻击联军工事,现在已经有近万支m50反坦克步枪和数百万发弹药投入了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而且每天都有更多的m50装备到西线,使用m50反坦克步枪德军完全可以击退联军的坦克攻势。在来西北时兴登堡元帅特意致电对于贵公司向德国转让m50反坦克步枪一事表示感谢。”
提到了坦克那么梅尔道夫自然不会忘记西北提供的m50反坦克步枪,强大到超出想象的威力以及可以接受的后坐力,从攻击坦克到机枪工事,诸多广泛的用途,使得m50反坦克步枪在前线受到了超乎寻常的欢迎,也正是因为如此,兴登堡元帅才会致电要求转达对西北的谢意,也正是因为对于m50反坦克步枪杰出性能的相信,才使得梅尔道夫对于史道姆提到堑壕战将被坦克终结的说法并不敢讚同,毕竟现在在前线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反坦克步枪,在最密集的地方,甚至于达到了每百米五支的地步,密集度几乎不亚于机枪。
“呵呵!那么k型子弹的呢?之前他不也同样可以击穿英国人的坦克不是吗?随着m50反坦克步枪大规模装备德军,那么英国人所需要的就是增厚装甲,像现在这十几辆改造的坦克,使用m50反坦克步枪即便是在50米,也无法击穿它的装甲,更何况现在联军和德国堑壕间无人区距离远达一公里。
德军需要一种新型的反坦克武器,一种威力强大的新型武器,就是我们最新研究的37毫米反坦克炮,他可以在一公里外击毁英国人的mark型坦克!英国人的坦克还在自己阵地上未来得及出击的时候,刚一进入堑壕间的无人区,就已经被其击毁!”史道姆用非常平静的口吻向辛策公使,尤其是梅尔道夫解释着反坦克炮的不同。
在欧洲德军和联军双方战壕之间的空地称为 “无人区”,它的宽度在不同战场之间也不同,在西线战场上,无人区一般为100至300码宽,尽管在维米岭战役中只有30码,在1917年3月德军撤退到兴登堡防线以后,无人区的宽度增加到了1公里以上。
“37毫米反坦克炮是一种轻型火炮,战斗全重仅为432kg,使用穿甲爆破弹,可以在一公里外击穿30毫米厚的装甲,接下来你们会看到坦克冲击隐蔽良好的反坦克炮阵地,就像步兵进攻机枪阵地一样,就像是英军步兵在索姆河一样!”在朝观看臺走去的时候史道姆自信满满的说道。
在史道姆向辛策解释的时候,那几辆被加装了装甲的拖拉机发出柴油机的轰鸣声,开到了数百米开外,话音一落史道姆冲着一旁民团士官点了下头,那名士官拿起桌边一部手摇电话,下达了命令。
随着命令的下达,辛策等人看到在远处出现了两队分别推着一门小炮前行官兵,每门小炮炮手有五人,他们将火炮推到一处灌木后,随后仅仅只有了几十秒钟即构建好了发射阵地,一名炮手立即从手中提着的铁箱中抽出了一枚炮弹,早已作好准备的炮手,立即将炮弹塞进了炮膛之中。
“距离800米!”电话机旁士官拿着电话大声报告道,山下六辆坦克已经成线型在数百米施展开了,而此时两丛灌木后的炮手们也已经作好了准备,数百米外的 “土坦克”上的驾驶员已经跳下了车,现在坦克是靠着撑桿压着油门在那里前进。
“咚!”位于右侧的炮位首先开火,火炮炮口焰和冲击波冲飞了炮位隐蔽灌木丛,同时扬起一团烟尘,不过只是呼吸间功夫,炮弹准确击中了一辆 “土坦克”,穿爆弹在 “土坦克”内产生爆炸,炸开了焊接的并不结实顶部装甲,那块装甲板几乎被抛到了十数米的高空,随后第二个炮位发射的炮弹也准确命中了一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