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10章 矿产

第110章 矿产(1 / 2)

1906年盛夏,大余县天主教福音堂德国传教士邬利亨,为寻幽揽胜,沿盘旋曲折的山道进入西华山,在山里他却发现所到之处,皆是乌黑发亮的石头,对这些石头邬利亨感觉有些奇怪,拾起一块一掂感觉很重,便意识到这是一种贵重的矿石,于是便又拾了一些带回教堂,第二年邬利亨携石回国,经过德国矿物专家鉴定,这些乌黑发亮的石头竟然是宝贵的钨矿。

由于钨在冶金以及军火工业上用途颇广,而之前全世界的钨大都产自美国和葡萄牙,德国迫切需要找到新的钨矿供应。国家的需要和高额的利润让邬利亨立即决定返回大余,回到大余后邬利亨以修建花园为名,暗使教徒上山拣取矿石,并以低价收购,然后雇请挑夫,挑至广东省南雄装船经广州运回德国。

不久,邬利亨为了独占西华山钨矿资源,私人开采,仅仅只花了500银元钱,就从西华山信僧妙圆手中买下山权,就这样邬利亨便开始在西华山明目张胆的掠夺德国军事工业急需的钨矿石。

光绪三十四年冬,有一位在金陵西江优级学堂读书的大余籍学生,也将西华山矿石带回学校化学试验室,才知道这是含有稀有金属钨的矿石,而此时巧逢南安、赣州、吉安、宁都道道臺俞明震来大余巡视,得知西华山出产钨矿和山权被私自出让后,便命县府收回,经过和邬利亨多次交涉,终于在1908年以双倍银元即1000元赎回矿权。

西华山刚发现钨矿时,山上到处可见裸露地表的钨矿石,福音堂的天主教徒每人每天可拣几十斤,有的多达百余斤。山权赎回后,概由当地百姓自采,一时之间当地百姓大都因矿致富。

共和三年即西元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钨属军工重要物资,需求猛增,各国军火工业急需钨制作军械,美、英、德等国纷纷指派其代理人来到大余县,设立收购商行四处抢购钨砂,顿时钨砂价猛涨,因而吸引了大余县及邻近县成千上万的农民上山拣矿、挖矿。

初时上山的农民,多不在山上长期居住,只带少许粮食和简单炊具及工具,风餐露宿,挖拣钨砂,农民上山下山,自来自往,毫无约束。共和七年,山上有火余、南康、上犹、崇义、信丰等县民工2万余人,山上工棚鳞次栉比,店铺到处可见,钨砂产量也大大增长,是开山以来的极盛时期。

此时,民工用冲水的方法来选洗粗砂,提高钨砂的纯度。钨砂交易时,由收砂者以肉眼观察,认为所收钨砂符合标准,便予收购,这便形成了赣南最早的钨矿开发业。赣南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钨矿资源,自共和初年钨业迅速崛起,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新兴产业。不过这里的开采直到共和六年,都是以手工开采作业的方式。

经过三年的发展,南方30多个矿区盛采期的共和六年产量为6800吨钨砂,而同年美国的产量为4700吨钨,自当年起我国的钨已跃居 “世界产量第一”的地位,其中赣南成为开采钨矿最多、出口量最大的地区。

远远传来叮叮当当的挖掘声,在山上随处可以看到挖矿工勤奋的身影,他们依然在寒风中采集着亿万年大地孕育的宝藏-钨矿,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开采出来的钨矿,将运到山下由江西钨业公司、钨矿局等数家官方或私人或洋行收购。 “轰!”山上不时传出开山放炮声,让用原始方式露天采挖的矿工们都不禁抬头看过去,眼中带着羡慕的神色,忍不住会犹豫自己是不是也应该申请到矿里工作,好像矿里待遇也不错,相比于这边在矿上工作收入更稳定,每个月有三十多块西储券。

西储券信用可不是其它银行时涨时跌的纸钞可比,一块西储券可以在任何银行换到一块银元。炮声传来的地方属于江西钨业公司矿场,他们使用风钻凿岩钻眼,炸药爆破,不仅沿脉露天采挖,而且还掘进入山体进行开采。这些新式开采方法都是以前从未想象过的,钨砂产量日益增加,而在山下还设有选矿厂,原本会被矿工丢弃的劣矿,选矿厂同样大量收购,可以从中精选出优势钨精矿,江西钨业公司的到来给这片土地带来剧变,这种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开采方式上的而是在各个方面。

江西钨业公司是一年前西北公司和江西省政商两界合资创建的钨矿开采、冶炼企业。现在江西钨业公司垄断着赣南的钨砂开采以及收购,包括出售。因为原料出口利润总是有限,过去钨矿砂出口随着冶炼厂的建成而完全停止。金属钨的本地生产给江西带来丰厚回报,一个月超过百万元的税收以及投资钨业公司取得的回报,使江西钨业公司在江西拥有特殊地位和影响力。

而作为公司大股东的江西督军李纯,更是从江西钨业公司身上看到投资实业、发展实业的巨大好处,一改过去作风而致力推动发展江西实业,当然这种转变和西北以及北方政府多次警告不无关系,不过更多却是置身实业巨大利润的诱惑,权衡利弊李纯会作出投资推动实业举动倒也不足为奇。

实际上全国各地督军、省长现在的转变,无不是被投资实业巨额获利所吸引,对于一没有技术二又没有经营实业经验的这些督军而言,他们更乐于出钱和西北企业一起合办各种企业,这是一种安全而稳妥的投资方式。而西北同样乐得以技术、机械入股地方投资各省矿业,西北正是利用和当地督军合作采矿的方式,取得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权,在满足了西北发展对于资源需求的同时,又影响了各省对于实业的观念,最终实现以点带面的效应,带动和全国各省实业发展。

位于江西省定南县境内岿美山,属九连山山脉主脊之一。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岿美山一带是一块荒草平地,由于邻近的定南、龙南两地地界不清,两地人常常发生争执和械斗。有一天,一个仙女下凡巡视路过此地,就捉了一只仙龟放在地上,以龟尾为线,划清了两地地界线,临走时,又手指仙龟,口念符咒,仙龟就变成了一座大山,当地人就称这山为龟尾山。

由于龟尾山是仙龟化成,所以山上常年花繁似锦,百鸟啁啾,景致十分优美,那仙女也常偷偷躲在山上,窥视山下男耕女织的和平景象。一次,她正看得入迷,突然被一个打柴郎看见了,惊喜的叫了一声: “啊,仙女!”话没说完,仙女就不见了。

从此,就再也见不到仙女了,只是到了多雾的早晨,人们才可隐隐约约看到仙女罩着面纱,在迷雾遮掩之下,羞羞答答往山下窥视,到了傍晚,她才大胆的揭开面纱,披红持绿的出现在人们眼前。人们发现,山上一座座小山峰,很象仙女清秀美丽的眉毛,人们就给它取了个动听的名字—岿眉山,但传着传着就传成了岿美山。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旗帜,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疲劳和寒冷,背起我们的行囊,踏上层层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宝藏……”清晨山里的雾气还未散去,岿美山浓密的山林中就传出一阵充满朝气的歌声,在山林里几十名穿着工作服的年青人在山间小道中走动,他们头上戴着早成为地质考察队象征的有一圈略成梯形的遮阳边缘渔夫帽,只要看到这种帽子赣南老百姓就知道这些人是江西钨业公司的地质队员。

听着这些年青人充满朝气的歌声,丁文江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笑容,听到这些年青人唱《地质队员之歌》,丁文江从未像现在这般对国家未来充满希望。地质考察的方兴未艾说明国家工业的进步,现在举国上下就像是一个大工地,各地都在发展实业、发展工业,因此地质考察也就成了各地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的兴盛在于实业,实业发展需要大量资源,为了适应方兴未艾国家实业建设的需要,现在全国地质事业发展非常迅速,为改变中国地质落后状态,很多青年学生都置身于地质事业,投奔到祖国各地的山川大地,开展地质调查,寻找工业发展急需的矿产资源。 “……前面总是起伏的荒原,身后总是崭新的厂房,每当找到一处矿藏,马上再换一个地方……”

响亮的歌声表达着这些年青人的心思,相比于这些充满活力、意志坚强的年青人,丁文江第一次感觉自己好像老了,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不过这些年青人却是自己带出的学生,想到这总会让丁文江倍觉欣慰。几个月以来,丁文江带着这些自己从地质研究所和西北大学带出的学生在野外从事勘探和考察,带着地图、铁锤、放大镜、罗盘等地质工作四件宝,风餐露宿,吃百家饭、睡百家床,在林莽中、在旷野外、在山巅水涯、在荒村古庙、在烈日下、在风雪里,一步一个脚印,默默奉献着,探寻地层的奥秘、生物的进化……工作成果主要是区域地质报告和地质图,记下地质变迁、矿产分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寻找钨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