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25章 燥动的青年

第125章 燥动的青年(1 / 2)

对于满清鞑靼王爷来说,共和中国成立后,他们的权势都已随之消失,唯一没失去的是王府的老房子,关起王府大门,摘下王府门上的招牌,在自家王府里头奴才们仍然称他们王爷,不过维持王府体面的生活开支自然有些过大,出卖王府里祖宗 “留下”的玩意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奴才伊尔根觉罗.那梁勋给主子爷请安,这些年不知道主子爷过得一切可安好”一进门那梁勋立即按照老礼跪在地上,给端坐在上面的小恭亲王爱新觉罗.溥伟请了个安,出身正红旗的伊尔根觉罗氏的那梁勋给爱新觉罗.溥伟这个正红旗都统请安倒再合理不过。 “快快免礼,那梁勋啊!你现在可给咱们旗人长脸了,这京城地界谁不知道那梁勋的长白煤行,京城怕有二成五的煤都是你们行里出来的吧!”溥伟非常客气的亲自上前扶起面前的这个旗人中的青年翘楚。

大半年以来,京城的旗人里头就传说这长白煤行的大老板是个旗人,可那老板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楞没人知道这门生意是谁家弄的。自打半个月前,眼前的那梁勋从西北来到京城,人们才知道长白煤行是这个早年间犯了事的伊尔根觉罗氏的后人在京城打点的,自打那梁勋进了京,就一直在各王府之间行走,甚至于连宫里头的那位都知道有个伊尔根觉罗氏的那梁勋出手大方,心中感念着皇上。伊尔根觉罗氏,旗洲八大姓氏之一,如果不是因为那梁勋祖上犯了事涉了宫禁,也不至于被混落到河套,不过这人运气可不是一般的好,在鄂尔多斯找到了一处煤矿,然后花了几百块把那块地买了下来,就平白得了煤矿六成股份,一年多下来从一个穷光蛋变成了身家数百万的巨富。

“王爷谬讚了,那梁勋不过是走了狗屎运拾了个矿而已,那能谈得上什么翘楚……论及翘楚自是当数王爷您,这些年多亏了王爷在这里撑着……”那梁勋连忙恭敬的说道,言语中显然有些粗鄙,不过这和那梁勋的身份倒也符合,少时穷得连口饭都吃不上的那梁勋能说出什么体面话来。

“那梁勋啊!前些日子本王已经和宫里说过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宫里头就会有行文出来,你也能明正言顺的覆籍了,咱们大清要是多几个像您这样的忠臣,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般田地。”看着眼前这个自打从进京后就开始上下奔走,只为能让自己家重新进籍,恢覆自己伊尔根觉罗氏名位,溥伟禁不住有些感慨,这些年旗人弃旗姓改汉姓早已经屡见不鲜,难得还能看到像那梁勋这样的忠臣义士,看那梁勋脸实诚人憨厚的模样,溥伟明白或许只有像这种有些憨态的人才会在这时仍然忠于宫里的那位爷。

一个多钟头后,在恭王府用了一顿饭,顺道又孝敬了溥伟五千块钱的那梁勋被溥伟亲自送出恭王府,随后在王府外坐上他那辆中华335型轿车。 “告诉部里,两天后溥伟引我进宫。”此时那梁勋脸上已经没有在王府时那种讨好、巴结的神情,脸上带着若隐若现的笑意。那梁勋来这的目地就是为了进宫,接近已经退位的皇上。通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脸上带着笑意的那梁勋脑中冒出了当初自己和李都远之间的谈话。

“知道接下这个任务的后果吗?” “知道” “那你为什么还要做?” “我为什么要做?”那梁勋同样不止一次的问自己。那梁勋得到的答案,每一次都不尽相同,不过却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不惜一切完成这次任务,这一次行动若是成功了,宫里的皇帝和王爷们包括遗老遗少们都会遭受一次大劫,什么《清室优待条例》所有一切都会随之终结,等待旗人勋贵们的或许将是一场七年前没有进行的大清算。但是那梁勋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一丝心理压力,甚至于还隐隐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发行面最广的杂志《奋进中国》,在共和七年四月份发行超过三十五万册,超过了全中国几乎所有杂志的发行总和,甚至于发行量超过了许多报纸的发行量。恐怕在最初创刊时,谁也无法想象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奋进中国》就成为中国的主流核心杂志。和面向大众仅只需五个铜子的报纸不同,价格较高的杂志一直以来都是由中国精英阶层定阅。自创刊以来,《奋进中国》以标榜新闻立场绝对中立而闻名全国,也正因为这种立场,杂志才会受到国内精英的推崇。

“自共和建国以来,清室始终未践移宫约,而于文书契券,仍沿用宣统年号。对于官吏之颁,给荣典赐谥,亦覆用弗改,是以共和元年优待条件及共和三年优待条件善后办法中,清室应废行之各款,已悉行破弃。其先有王公与敌合作,意图武力推翻共和,后有盗卖国宝以充覆辟之用,以旗私欲之用,其为乃破坏国体之大毒。优待条件之效用,更是完全毁弃无余。

虽清室于覆辟多次败露,自承斯举为些许人等私行而为,斯言若信,则些许人等乃清室之罪人,然清室又多次以种种名目嘉奖些许人等,实为奖乱崇叛,明示国人以些许人等有大造于清室,而覆辟之举实为清室所乐观,事实俱在,俱可覆按。则共和政府对于优等条件势难再继续履行,吾所以认为国会应立即废止《清室优待条令》,及促清室移宫之举,且按之情理、法律皆无可议……”

《奋进中国》共和七年五月刊一经推出便引得举国哗然,由杂志社总编张洪杰写的本期引言之中直接发出了将清室赶出皇宫的公开信,更是让国人为之侧目,而五月刊的内容更是让国人为之惊愤。 “……昆山大屠杀,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沈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举城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南昌大屠杀,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所食牛豕皆沸汤微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

……嘉定大屠杀,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旗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

五月刊的《奋进中国》中《旗鞑入关屠杀汉人逾万万人》一文的内容几乎让看者为之惊厥,被国人选择性遗忘的悲惨历史再一次涌上人们的心头。大屠杀、文字狱林林总总悲惨的历史全部回涌到了人们的心头,读者无不涕流满面。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

……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尽管国人并没有经历文中描述的那个时代,但是短短几百字的描述已经足够触目惊心,原本在清末共和初期兴起现在已经渐淡的仇旗心理,开始重新回到人们的心间,国人们似乎再一次听到那位十九岁的四川青年在他的遗着中开头的那句话来。 “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诛绝五百万有奇被毛戴角之旗洲种,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凈土”

而与此同时,在西北司马住处书房内,却弥漫着异样的气氛,调查部部长石磊和西北舆论咨询委员会主任张默两人静站在司马的办公桌前,看那模样显然是在遭受训斥。 “四石、慎言,你们告诉我,这期《奋进中国》是谁的主意?”指着桌上五月刊《奋进中国》司马问眼前的两人,眼睛余光望向这期《奋进中国》封面上八国联军在故宫阅兵的照片,眉头跟着紧皱起来。

“老板,您前些天吃饭的时候,提到要把小皇帝赶出去,所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慎言,舆论咨询委员会便开始行动,调查部也向慎言提供了一些资料,大都是他们盗卖国宝的资料。”作为主导者的石磊立即承认,只不过石磊的话只说了一小半。 “嗯!”石磊的话让司马想起前些天当自己在报纸上看到大批国宝流出皇宫的报道后,自己激动的说要把末代皇帝还有他的那帮子杂碎都赶出皇宫和京城的王府。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石磊就在餐桌上,石磊像过去一样,主动帮自己排忧解难了。这时司马才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随便便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自己现在发表的任何看法已经代表一种态度,自己表明了态度,那么周围总会有人去做,就像这次一样。 “不要再有下次,慎言,你那边可以在适当收手了,当前国内需要的是稳定,这件事到此为止。”尽管打心眼里并不喜欢懒惰成性的游民,但是在司马看来当前大局是保持稳定,一切等过几年再说,尽管司马心中同样迫切想要把那些封建余孽赶出皇宫和王府,一想到他们占着那些地方,司马就觉得恶心,如果现在是辛亥年间的话,司马绝对不介意支持搞个大清算。

“主任,故宫是属于咱们全中国的,而不是爱新觉罗一家的。再说现在都共和了,四百万银元的经费供给,都是咱们汉人的血汉钱,拿汉人的血汗钱养一帮子封建余孽,值得吗?还有王爷们占着王府,府里的一切,都是咱们汉人的,当初咱们没像他们对待明朝皇族一样杀尽杀绝,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现在是时候把这一切都收回来,而且现在全国都支持这么做,我们只不过是点了个火而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