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31章 新疆

第131章 新疆(1 / 2)

地处天山南北的新疆地区,自光绪十年新疆建省之后,经过多年的恢覆发展,至共初时期生齿日繁,需用日增,商务亦蒸蒸日上,不仅羊毛等经甘肃、绥远各省大批外运,与西北区特别是俄国民间的商品交流亦非常频繁。在共和六年之前,新疆省对区外的贸易,十有八九为俄国人所操纵,除谷物、小麦、面粉、食盐、干果等物品多输往外蒙外,该省绝大部分原料、半成品以及日用工业制成品的输出入对象均是俄国。

受限于恶劣的交通条件每年向包头方面输出的,仅为皮毛、干果等,由包头输入的,也仅是少量杂色布匹。共和三年欧战爆发之后,因货物来源下降俄国商行对新疆工业品输入一落千丈,而新疆对俄国农矿原料出口亦随之日益增长。而共和六年二月突厥斯坦自由军团起义后,新疆对外俄贸易即告中止,但随着新疆被西北吞并以及科布多入疆简易公路的投入使用,新疆的原料以及半成品开始大量输入西北,而西北工业制造品大量输入至新疆。

坐在卡车上的田奉清见到天山脚下这片美丽的牧场,虽然时值盛夏,但是这里的气温却只有十度左右,以至于田奉清在进山后就改穿春装。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洁白的羊群……”仿佛歌声在耳边响起,眼前美丽的牧场让田奉清不禁有些陶醉。两辆卡车组成的车队一进入牧场立即引起牧民们的关註,尽管他们不是第一次看到不用马拉的大车,但是仍然对 “吃油”大车心存敬畏。

现在牧场中已经见不到孩童追赶大车时的叫喊声。自从义务教育法案普及后,儿童大都在四十多里外村子里的公民学堂读书,吃住都在学校之中,一年只有放寒假时才会回到牧场,他们平日在学堂公地上劳动,以挣取寄宿学校的伙食费。半个多小时前路过学校时,田奉清还给学校带去了商会捐赠的物资,对于把缠回学生送到学校里接受汉式教育,迪化商会当然是大力支持。

“那尔苏巴依”刚一跳下车田奉清就看到走出蒙古包的那尔苏巴依,于是立即热情的和其打着招呼。 “田先生,您来了,实在太感谢您了,劳您这么远给我们送绵羊。”满面笑容的那尔苏在招呼田奉清时,不时朝其身后的卡车看,当看到卡车上铁栏中肥大的绵羊发出 “咩、咩”叫声的时候,脸上笑意更浓了,绵羊在那尔苏眼里,就如同金元宝一般诱人。

“一共四百三十头母绵羊,外加三十五头种羊,都在这了,不出三年你的牧场里至少会有万头绵羊,到那时那尔苏巴依您即便是坐在屋子里,恐怕也有数不完的钱,不出五年,整个天山都会传颂那尔苏巴依的富名。”田奉清指着身后的卡车笑说道,这些绵羊是田奉清应眼前那尔苏的要求从迪化种羊场中带来的美利奴绵羊,这些绵羊原本是提供给移民农场和新疆上层的十六王公,这次之所以卖给那尔苏,是因为一年多前他对自己的帮助,否则怎么轮也不会轮到他的头上。

相比于新疆本地绵羊美利奴绵羊的产毛多出四、五倍,而且毛质更好。随着国内外对于毛呢以及毛线的需求日盛,现在各商行的羊毛定价是一百斤羊毛能卖25块钱,价格较之过去增加了一倍有余,羊毛现在在西北各省等同 “软白银”。而西北推出产毛量惊人的美利奴绵羊,也因此受到从蒙古到新疆牧民的欢迎和追捧,而这也成为笼络王公贵族的最好工具。

“田先生,那尔苏真不知道如何感激您,用你们汉人的话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将来田先生若是有用到那尔苏之时,那尔苏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看到如黄金般迷人的美利奴绵羊,那尔苏激动的说道,这些绵羊给自己带来的财富,自然不需要田奉清多言,否则那尔苏也不会在月前到迪化找田奉清买羊,自从知道王公们养的这种绵羊后,那尔苏可是连夜里睡觉都想着它,现在让自己得到了。此时那尔苏眼巴巴的看着绵羊,在绵羊给赶下车的时候,就像黄金进入自己的钱袋一般,显然忘记了自己得到这些绵羊是用山前一块面积超过600顷的临湖牧场换来的。

“那尔苏巴依,这是牧场的转让文书,只要您签个字这些高产绵羊就属于您了。”田奉清拿出一份土地转让文书说道。作为西北公司新疆农业安置中心主任的田奉清之所以答应那尔苏买羊的要求,根本原因就是冲着山前那片牧场,牧场面积足有600顷之多,牧场土质非常肥沃。用几百只绵羊换回一大片肥沃的牧场简直是超值,而未来牧场经过开垦后,足够安置超过1000户武装移民,而这1000户武装移民就是按在山前的一颗钉子,不过这一切显然不是这个土财主能够想到的,他们看重的大都是眼前的利益和金钱。

“行,行,我这就签字。”那尔苏没有一丝犹豫就在转让文书上签字了,尽管教寺中阿訇曾经告戒那尔苏把牧场卖给汉人是个错误,但是那尔苏更在意的是有了这些羊自己的财富可以增长几倍,这才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600顷牧场又算得了什么。

1884年新疆建省之后,在同化缠回政策下清政府 “分设义塾”,开办世俗教育,要求但凡缠回儿童,自8-14岁都得入学,对入学的缠回儿童,给予提供笔墨,免除徭役,学习成绩优异者毕业后可予顶戴等奖励,鼓励各地缠回送子女上学。然而千年的宗教习俗是无法在短期内改变的,同时因为学校每天要拜孔夫子像又与回教禁忌拜偶像抵触,而 “四书五经”、 “八股文章”又令学生们望而生畏,种种原因致使教育受阻,至辛亥革命,全疆仅只有民族学生1500余人,而且多为新疆十六王公以及其它贵族子女。

共和初年杨增新为维护统治,以一切宗教都劝人为善为宗旨,如果人们不信宗教,不敬阿訇,便不免会做出出轨的事情,于是便大力支持兴办回教教育,他鼓励和支持阿訇举办回教经文学校,规定除了由毛拉教授读、写《古兰经》的清真寺学校外,不得开办任何其它学校,于是经文学校垄断缠回教育的局面仍被延续和推广。

库车,古称龟兹,汉之西域都护府,唐之安西都护府及龟兹都督府均曾设于此,清光绪年间设库车直隶厅,后改设直隶州。共和二年(1913年)改设库车县,现隶属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位于新疆中西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县城,在当地人的口中被称为 “汉城”,其意不言自喻。在库车县城外不远有条非常宽敞的大马路,库车和附近缠回贵族经常在这里的举行赛马。

而在马路边有一条笔直的大路连接马路,路上耸立着一座门楼,在门楼后是一座汉式风格的建筑,有着汉式的大房顶,看起来要远比周围的建筑更为高大,再过去则是一个穆斯林风格的建筑,规模稍小,门前有回教风格的过道、花格子玻璃,在两栋豪宅门前有数层很漂亮的石质臺阶,臺阶下面有花圃和灌木,还有十数棵高大的榆树。

这里便是新疆十六大家族鄂对家族的库车亲王府,自大小和卓平叛后,清朝皇帝很善于利用当地的民族精英、上层来管理,在新疆藩部就是用当地王公贵族来管理,清朝皇帝重用了16个当地大家族,就是当地上层的16个家族,给予他们一定的自治的权力和很高的荣誉,但是又把他们牢牢的控制住,库车鄂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共和后,新疆和蒙古一样,尽管废除了满鞑皇帝和满鞑的贵族制度,但是新疆地方上的王公制度仍然被保持下来。毕竟无论是对于满清或是对于共和新政权而言,新疆16个上层家族仍然是维持在新疆统治的最好工具,甚至于共和后他们的官阶名称未降反升,而现任的库车亲王米扎尔.买买提明王在共和三年,经过时任新疆督军杨增新的荐举,由中央蒙疆院颁发了大总统册封令,由库车郡王被晋升为库车亲王。

站在 “热瓦”上的林新云打量着眼前这个汉式风格的建筑,王府这座汉式建筑大约是在百年前由满鞑皇帝赐建,门前有一个很大的喷水池,这在汉式建筑中非常少见。林新云所站的 “热瓦”汉语意思是 “望月亭”,是四方型的高臺,四面都是斜坡,看起来很壮观,亭子上画了很多回教式的花纹。当看到库车回部亲王米扎尔.买买提明王爷在仆人簇拥下满面笑容的登上望月臺时,林新云连忙迎上去,两人看起来好不亲热,而一个年近六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十余岁的年青人彼此之间以兄弟相称的场面也着实有些滑稽。

“王爷,根据西北地区义务教育法案规定,所有宗教学校必须在今年五月之前全部停办,所有适龄学生必须就近到公民学校就读,因此清真寺的宗教学校必须要停办,但是根据举报,仍然有十三所清真寺学校无视国家法规,拒不关闭,不知道王爷认为此事应该怎么处理?”林新云一边喝茶一边轻声问道,尽管已经得到省政府的指示,但是出于礼节上的原因,林新云仍然按惯例来王府打声招呼,而打招呼还有一些其它的意思,毕竟利用新疆贵族管理回部是新疆新政的核心之一。

关闭新疆宗教学校是司马为了淡化宗教对于缠回影响的一步,同时也是在新疆推行义务教育的要求,强制缠回子女接受正规公民学校教育,是同化他们的第一步,先从文化上将其同化进而将其汉化,并最终使得这些人在文化与精神上都被驯服。这是稳定边疆区唯一的选择,也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