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53章 敦煌、西科斯基

第153章 敦煌、西科斯基(2 / 2)

“先生?是去工厂还是?”老板一上车,穿制服的司机便问道。 “工厂。”工厂一直以来都是西科斯基第二个家,甚至于在工厂呆的时间远比在家长,尤其是近几个月来,西科斯基飞机制造厂正在和几家中国飞机公司竞争空军的大型飞机定单,为了设计出符合标准的大型飞机,西科斯基每天至少有十八个小时是在工厂设计室内。

“空军需要大飞机,越大越好,飞得越远越好,载重量越大越好,无论是轰炸机或是专用运输机,我们需要大型四发甚至于六发飞机,h-1式轰炸机已经不能满足边防军的需要,我们需要更先进的轰炸机,如果性能足够先进的话,我保证空军定购量不会少于800架,运输机的定购量不会少于400架。”四个月前在空军技术研讨会上空军司令郑培林如此说道。

“一定要造出比莫若梅茨轰炸机更先进的大型飞机,你必须要用自己的成果去证明你的价值。”西科斯基心中暗自较劲,西科斯基迫切需要用工作成绩证明自己值基金会投资的四百万西储券。 “如果不是来到西北,恐怕全世界没有任何地方会提供四百万元的风险投资供自己建立飞机制造厂研制大型飞机”西科斯基看着车外已经慢慢熟悉的东方城市心中自语道。同时庆幸当初正确的选择,这里将会成为全世界航空技术之都,他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航空技术。

在临时政府取代沙皇政府的时候,克伦斯基执政时,西科斯基对俄罗斯还有一线希望。但乌米扬诺夫提出与德国单独议和,而他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推翻了克伦斯基政府后,留在俄罗斯的西科斯基失望的认为祖国不会再未来,所以选择离开俄罗斯,如果当初不是那个人的话,或许自己不会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

在西科斯基沈思时汽车已经驶入位于机械工业区的西科斯基飞机制造厂,一家在西北规模中等的飞机制造厂,但规模却远比俄罗斯飞机制造厂大出数倍。 “谢德洛斯基”在汽车即将驶入工厂时,西科斯基看到工厂大门外人行道上站立一人,一个六十多岁的俄罗斯人,是谢德洛斯基。 “西科斯基,我一直在这里等您。”谢德洛斯基看到西科斯基下了车,先是一喜,随即面色变得不太自然。

“我的朋友,你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走,我们边走边说。”朋友身上稍显破旧的西装让西科斯基明白了谢德洛斯基现在的处境。 “伊戈尔,我失去了一切,我的公司被没收了,甚至在国外的存款,我倾其所有才换得他们同意带家人离开俄罗斯,只要能离开那个鬼地方,就是失去一切也是值得的,我和我的家人现在寄居在廉租屋,全家挤在不足50平方米的房间里。”喝着久违的伏特加,谢德洛斯基面色颓废,同时期待的看着西科斯基,一来到西北谢德洛斯基就听说西科斯基飞机厂,这是俄罗斯人在西北最大的企业,正因为如此谢德洛斯基才会来到这里。

“伊戈尔,我相信道德和精神的真理,但是它们已经被乌米扬诺夫的无神论和暴力吞没了。拥有才能的人被新政权枪毙,现在俄罗斯杀戮仍然在继续,随着喀山沦陷,社工党变得更加疯狂,只要稍微表露出对新政权的不满,契卡就会把人带走枪毙。哦!我的朋友,甚至于连 “飞行中队”的戈什科夫上校等军官都被处决了。”听到戈什科夫上校被处决西科斯基只觉得一阵目眩,大惊失色。

“什么?怎么可能,告诉我为什么?”戈什科夫上校是 “伊利亚.莫若梅茨轰炸机飞行航空队”最优秀的指挥官,也是西科斯基的挚友之一,在西科斯基离开俄罗斯时曾经劝说他和自己一起离开,被身为军人的上校拒绝了,没想到竟然听到他被处决的消息。 “契卡,因为上校看不惯他们的残忍,所以契卡的人指责他是反动军官,潜在的保皇党,甚至说他背叛了俄罗斯,整个莫若梅茨轰炸机飞行航空队都受到清洗,仅几人逃出来,该死的全俄委员会,该死的契卡。”谢德洛斯基喝了口伏特加,不断诅咒道,正是他们夺去自己的一切,虽然活着离开俄罗斯,但像乞丐一样离开俄罗斯。

“上校和整个莫若梅茨轰炸机飞行航空队都被处决了?”西科斯基几乎不敢相信听到的消息。当初离开俄罗斯是因为革命让自己心灰意冷,才能无用武之地。当时与朋友和上校谈论这些问题时,说自己并不想离开祖国,但俄国已经堕落成一个充满仇恨,暴力和破坏的国家,而上校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建设者不是一个破坏者,才使自己下定决心离开俄国,但没想到自己的朋友们和莫若梅茨轰炸机飞行航空队,竟然全部被处决了。设计室内两人都沈默了,西科斯基试着让自己接受这个悲痛的消息。

一直过了半个小时,西科斯基看着穿破旧西装的谢德洛斯基,心中有了一个主意。 “我的朋友,我的工厂还需要一个真正的经理,如果你愿意,我希望能够得到你的帮助。你知道我只是飞行设计师,而不是一个商人,而你,我的朋友,你的出现帮助了我,你曾经经营俄国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建立一个比彼得格勒飞机制造公司规模更大的公司。”谢德洛斯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

“谢谢你我的朋友,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谢德洛斯基感激不已,自从来到西北,谢德洛斯基一直处于失业状态,没有几家工厂愿意雇佣一个六十多岁老人,自己不是工程师、不是医生,只是一个商人,在走投无路之时,才会来到这里试着求得一份工作,但却没想到竟然会得到如此高位。

“我的朋友,我相信你是我最好的选择、最好的生意伙伴,不过我希望你在未来几个月之中学好中文,你知道的,中国空军军官并不乐意用俄语或者英语、法语和我们对话,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飞机技术,所以他们非常骄傲,他们只说汉语,如果你使用翻译,并不能和他们很好的勾通,而且他们也不喜欢这么做。”西科斯基郑重其事的交待,这一切都是在西北工作十个月后亲身体会,这也是自己努力学习中文的原因。 “我明白,当时在俄罗斯时也是同样”谢德洛斯基连忙回答,作为商人谢德洛斯基自然明白一个商人可以熟练用顾客的母语和顾客交流,可以拉近双方距离。

“我的朋友,你来的正是时候,我设计的 “巨无霸”现在正进行最后的组装,会在未来三天内试飞,知道吗?他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四臺780马力发动机,仅一臺发动机就和最大的伊利亚.莫若梅茨e型四臺发动机总马力几乎相等,你看这真是一个奇迹,有时候我都怀疑,他是否真的能飞起来,设计它我用了八个月。你知道的,当你让我设计伊利亚.莫若梅茨的时候,我只用了七个星期。”西科斯基用无比骄傲的口气说道,同时掀起桌子上的一块棉布,桌上赫然放着一个大型飞机模型。

“它……它是飞机吗?四臺780马力发动机,单翼机?”谢德洛斯基不可思议的盯着桌上模样怪异的飞机模型,它绝不是伊利亚.莫若梅茨的覆制品。

“司令,再给运输机部队划五十架h-1吧!那怕就是原始型也好,战场翻新的也行。你不希望你寄以厚望的空降陆战团断条腿吧!要不就给我十五艘大型飞艇代替飞机,不过飞艇速度可还没飞机一半快。”空军司令部内,于秋实嘻皮笑脸的哀求司令讨要飞机。空降陆战团虽然成军,但受限于运输机部队的飞机数量,从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团级空降训练,来司令部就是要飞机,哪怕是轰炸机部队淘汰的旧的h-1型轰炸机。

“我还是那句话没有多余的飞机给你们,那几十架飞机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郑培林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爱将的哀求。轰炸机部队已经多次打报告要新飞机,受限于产量,只能优先保障前线的战斗部队,而且主任还要求进一步加强远东和黑龙江轰炸机的数量。

“要不飞艇也行,司令您和王飞虎的浮空部队打个招呼,司令您也希望陆战团将来给您给空军长脸不是,飞机不够,用飞艇总行吧!慢是慢了点,可也能将就用,要不您拨笔款子给运输机部队采购一批飞艇。”要求再次被拒绝并没让于秋实死心,于秋实乞求道。 “还是那句话,空军空降兵只能用飞机,浮空部队是陆军战略远程运输部队,空军需要的是大型飞机,而不是笨象。”郑培林仍然固执已见,浮空部队隶属陆军而不是空军,郑培林不至于打自己的脸,像陆军一样用 “打火机”和 “笨象”。

当初空军组建空降步兵时,陆军立即开始在特战部队中实施空降训练,陆军认为空军玩空降步兵是不务正业,以至于空降陆战团的训练只能靠自己,就连士兵都是从机场守备部队中挑选出来的,自从空军从陆军中剥离后,空军和陆军之间就存在隔阂。

“你先等着,将来一定给你足够的运输机,至于那些笨象,你最好绝了这个心思,记住了,咱们是空军,只能用带翅膀的飞机。”尽管还不知道心许的大飞机还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试飞,郑培林依然如此安慰失望的爱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