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62章 宣传的作用

第162章 宣传的作用(2 / 2)

“砰!”肩头一顿,子弹飞出去准确击中目标的脑袋,目标人物瞬间摔倒在地,目标身后一个挂金肩章的白卫军军官,吃惊的捂住喉咙,顺着他的指缝流出蛞蝓般的血液,然后一头翻倒,从视线中消失。枪响后康达洛斯基目瞪口呆的望着一片慌乱的掩蔽所,缩回弹坑后不可思议的瞪着刚蹲下身的鲁尼洛夫,康达洛斯基感觉自己有幸见证了奇迹的诞生 “一枪击毙两个白匪军将军”。 “政治委员同志完成任务。”面色异常平静的鲁尼洛夫把步枪重新交给康达洛斯基。

“对我们而言这绝对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一天之中,我军就击毙了两名白匪军将军,其中一人是杜托夫.亚历山大.伊里奇,白匪军中将,奥伦堡匪军司令,乌拉尔地区反革命活动的策划者,从去年八月起就在奥伦堡领导了反对苏维埃的叛乱,数以万计的革命者死在他的屠刀下,现在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在他和他的走狗庆祝所谓胜利的时候,被一名英勇的赤卫军战士击毙于指挥所中,杜托夫的死亡告诉他的走狗同伴和主子们,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25集团军军报上的报道,托洛茨基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尽管不过一天就失去四分之一的外围防线,但击毙白匪军两名将军的战果仍然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一个鼓舞全国士气的消息。

“古谢夫同志,我们要树立一个英雄士兵,而不是英明领袖、伟大将军,士兵们不需要这些东西,我们需要一个来自士兵中的英雄,让士兵身边的英雄去鼓舞士气,让他们相信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赢得胜利,我们要让整个俄罗斯都知道英勇战士的功绩,相信榜样的力量会改变这场战争。”放下25集团军军报,托洛茨基激动的说,只有士兵中的英雄才能够被士兵接受,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善长宣传的托洛茨基知道,对于军队和民间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什么?”听到托洛茨基的建议,古谢夫先是一楞然后反问道,宣传普通士兵和目前国内宣传基调完全不同,国内现在更侧重对领袖和高级官员的宣传,革命之所以成功很大方面归功于对领袖的宣传,而不是宣传无名小卒。

目前全国各地全力宣传斯维亚日斯克,在国内报纸宣传中,托洛茨基同志的到来使局势发生决定性的转变,在偏僻的斯维亚日斯克车站上托洛茨基专列带来了必胜的信心。报纸上千篇一律的是托洛茨基深入部队中做了大量工作、大量动员,通过对军队各方面工作的有力督促,把士气低落和松松垮垮的东方方面军变成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一定能够保证喀山不会沦陷。

托洛茨基见古谢夫这位老社工党员仍然没有意识到榜样的作用,于是便开口解释道: “现在我们的士兵不是死于杀敌,就是被当做破坏分子处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给他们另一个选择,一条用勇气铺就的荣耀之路,报道英勇战斗的英雄、歌颂爱国精神,让他们确定必胜的信念,让榜样给人民和战士以希望,用榜样去激发他们的斗志,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仅只是宣传领导人和将军们是不够的,在这个困难时期人们不会相信一个领导人可以改变一切,但是人们却愿意相信一个英勇的士兵,相信榜样,榜样会给士兵带来希望”。

“鲁尼洛夫奇迹般的一枪击毙两名白匪军将军,不,他还击毙了三名,不,是四名敌人,他仅用一夹子弹就消灭了两名将军、一名上校和三名白匪,这是个奇迹。在这个时候人民和战士们都需要奇迹,把鲁尼洛夫的奇迹传遍整个俄罗斯,让前线每一个士兵都听到鲁尼洛夫的名字,让他们景仰他、尊敬他,进而效仿他,学习他,以他为榜样。”

托洛茨基的话响彻在车厢内,在斯维亚日斯克车站专列上,一个被精心包装的英雄出臺了,英雄和榜样的力量或许正如托洛茨基所言,将会改变这场战争的胜负。宣传从来都是最为神奇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社工党人更能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当然除了西北之外,相比于社工党人生硬、稚嫩的宣传,源自后世拥有诸多成熟经验的西北,在宣传和意识形态灌输上无疑才是这个时代的领头羊。

布喀达阪峰位于昆仑山中阿尔格山东端与博卡雷克塔山西头交接处,布喀达阪在缠回语中意为 “野牛岭”,山峰四周分布着数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布喀达阪峰高耸于群峰之上,与东面一座667l米高峰遥相对峙,雪原绵延,气势磅礴。山区地处温带草原边缘,牧草繁茂,遍地是英蓖草、白利果等丛生矮禾草和矮灌木,常有野牛、藏原羚、黄羊、白唇鹿、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高原牧场上骆驼昂首阔步,牛、羊、马群比比皆是。

在这片荒芜人烟的高原草场上,耸立着数十座藏式毡帐,穿着破烂藏式服装的男男女发来回走动,这里显然是一个藏民游牧地。破旧的藏式毡账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军帐以及数十辆卡车形成鲜明对比,文明和原始在此碰撞交融。

嘴里叼着烟斗的格里菲斯来回的在草地上渡着步子,同时不停翻看剧本画片,这部电影被投资商要求必须按照剧本画片拍摄,这是司马特意在后世让人制做的分镜头画册,对后世那部《红河谷》适当修改之后,参考电影用手绘的方式制做而成,目的是为了加快拍摄时间。 “这不是一部电影,至少不是一部纯粹的电影。”朝不远处军营望去,格里菲斯多少明白为什么边防军会派出一个连保护摄制组,这部电影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宣传工具而已,想到这里格里菲斯在心中自语道。

“大卫,六十万元投资,但愿公司会满意这部电影。”作为监制的郑正秋走到格里菲斯身边说到,因为格里菲斯并没有完全按照剧本画片上的分镜头拍摄,作为监制的郑正秋此时最担心公司看到后会不会满意。 “知道吗?两年前的一部《党同伐异》让我几近破产,而这部电影尽管在场面上可能不及那部电影,但这部电影是我覆出之作,后世人们会永远记住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是有声的,而是因为它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格里菲斯回答时望着已经安置好的12臺电影机,一个小时之后,将用这12臺电影机拍摄一个镜头,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

山前这片牧区是《红河谷》摄制组的拍摄场地,藏式的游牧地完全根据电影拍摄的需要而建成,甚至连牧民都是从青海土司手中租借来的藏人奴隶。为了让电影更逼真格里菲斯按照照片,原尺寸营建了电影中所有建筑,最令人惊嘆的是建在山顶的石堡,数千名工人直到两周前才建成,而今天这座气势恢弘的石堡将毁于一次爆炸,完成了这个境头,整部电影的拍摄就结束了。

“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耳边响起熟悉的臺词,司马看着屏幕上皑皑雪山,小电影院的灯亮起来。 “啪、啪……”电影结束,掌声随之响起,这是刚刚完成剪辑的《红河谷》第一次小范围试映,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有声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弘扬爱国主义、反抗列强侵略的电影,带有浓重的政治宣传色彩。

“把所有汉语对白翻译成英语,制成英语版本,然后送到美国交给华美影院公司上映,中美同步公映。”离开电影院时司马对身边时代电影公司经理张石川说道,然后起身离开小影院。电影是意识形态的输出工具,对此司马深信不疑,西北的宣传工作不能只局限于国内,尽管这部电影不及后世那部同名电影,但是以这个时代的观点来看,无疑是一部 “巨片”,再加上它是有声的,司马相信这部电影一定会在美国取得成功。

“共和六年七月两名乌齐藏军私入川界割取牧草,为驻边川军捕获,送交统领彭日升,未审判处以斩首,因而引发藏人不满,于是川藏战事再次爆发。藏军得到英国械弹支持,共和七年一至四月间,连下数城,占领昌都,迫使彭日升投降,并将他们处决,而且伤残降人肢体,于是边军望风而溃,藏军两路进击,七月间与华军在甘孜决战,至今双方于雅砻隔江对峙,川军当前并不占优势。

据川报消息,英国驻宁静副领事臺克满获息后,已经前抵对峙地区奔走交战两方,试图促成双方签订停战协议,他提出的媾和条件是,川军退驻甘孜,藏军退驻德格,他要求四川方面承认藏军占领昌都、德格等地。”

在车上南宫一向主任介绍目前藏川局势。听到侍从官的汇报,司马陷入沈思之中,自从19世纪末直到现在虽然欧战爆发,英国人无暇东顾,此协议未及实施,可这并不代表英国人野心已死,川边这场规模不大的战事,就已经表明了英国的态度。 “西藏半独立状态是时候结束了。”看着车外的街灯司马心想,不过必须要等西北抽开手之后,现在西北完全陷于战争之中,俄罗斯战事日酣,青海战事未了,在兰州城下,西军磨刀霍霍绑架兰州城十万民众以图自保。此时司马脑中冒出川边战事刚起时蔡锷的一个提议。 “通知司机,改去蔡总指挥那里。”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