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73章 给中国浇水

第173章 给中国浇水(1 / 2)

站在路边电车站臺上,吴世嘉打量这个陌生的城市,路人脸上不见京城和杭州老家所看到的麻木表情,脸上大都带着祥和、满足的笑容,在笑容背后,却透着坚强,西北大多数家庭都有人在军队服役,在前线,但在这里却看不到哀声怨道。这里一切井然有序,不时可以看到巡逻的军警,尽管军警身上都配有手枪,但吴世嘉却看不到内地百姓对军警的厌恶。眼前这种平和、安详的生活是吴世嘉向往的,甚至远比西北的繁华更让吴世嘉向往,这正是多少年来很多人的追求。

满心欢喜的陈恩泽远远看到在站臺上发楞的老同学,连忙走过去一拍他的肩膀,但看清吴世嘉模样不禁一楞,额头上包扎的纱布上仍然渗着血迹。 “世嘉,你这是怎么了?” “恩泽……”见到来电车站接自己的同学,吴世嘉只觉得眼眶一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见老同学眼泪欲出陈恩泽心头一紧,难道京城出事了?几个小时前,陈恩泽曾从收音机里听到京城学界罢课示威的新闻,按说老同学的性格绝对会参与其中,这个时候他带伤来到西北,显然是京城出事了,难道……。

“到底出了什么事?是不是京城那边。”听完老同学的讲述陈恩泽怒不可遏。请愿学生代表生死不明,派卫队用武装带抽打请愿学生,而眼前老同学肩膀上刺目的血迹更让陈恩泽感到愤怒。 “世嘉放心,西北大学一万六千名同学一定会支持你们,还有西北中学的同学,我们先去学校,联络学生会,然后到边防公署请愿让边防公署还有主任派人和那群恶吏交涉。”对于边防公署陈恩泽有着几近盲目的信心,孙恩泽相信公署和主任一定会解决这件事,还京城学界一个公道。

在京城袭满风波后根据边防公署和教育署命令,西北大学解散、查封了护国会、爱国社等激进学生社团。但随后不久,一个新的学生社团出现在西北大学社团名录中,铁血会,这个护国会、爱国社等十余个激进社团整合而成,改头换面后作为一个准军事团体,重新出现在西北大学社团名录之中。在风景如画的西北大学校园内,有一幢三层红砖小楼,几扇狭长小窗终年紧闭,整幢建筑笼罩着一种神秘色彩,这个并不起眼的建筑就是西北大学铁血会所在地,这里一直是铁血会小队长以上会员聚会的场所,随校园广播发出的暗号,近百名铁血会小队长以上会员纷纷赶到这里。

罗臣伯断然否定了像京城学生一样递书请愿的建议,在罗臣伯看来递书请愿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不行,仅只是游行、向议会递书请愿还不够,议员们都讨论十六天了还没有任何结果。这一次是我们的机会,我们难道要等两年之后,然后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实现我们的理想,但是这十年之中还会有多少兰州惨案发生?”话一说完罗臣伯激动的环视在坐的十六位旗队长,在铁血会中并没有常设会长,只有值月会长,十六位旗队长分别代表铁血会下属的十六个铁血旗队,铁血会大多数决案都是由十六位旗队长投票决定。

和过去相比,铁血会同样奉行民族主义、军国民主义,同样要求铁血会会员必须是覆兴党青年会成员,他们除信仰覆兴党党纲之外,宗旨是 “崇拜领袖,建立军队,恢覆中国传统荣耀,铲除国内一切旧政权。”铁血会一直向会员们宣扬 “新革命”,即利用学校军事训练所学,在毕业返回外省,在外省发动武装革命,推翻残暴、腐朽的督军政权,建立新政权后并入联合议会。

按照计划,铁血会将在两年后投入至少五个旗队,到距离西北最近的外省发动新革命,最终实现梦想,全国诸省皆归西北。不过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罗臣伯已经不愿意再等下去,尤其是在兰州惨案发生之后。

程松诧异的看着罗臣伯。 “罗旗队长,你是说,我们现在就行动?去陜西?” “是,现在就行动,不过不是去陜西,我们去京城,动员我们的一切力量,不仅仅只是铁血会的十六个旗队,还有全校同学,还有西北中学、甚至拉上雏鹰营的同学,到时即便没有边防军支援,我们也有足够的力量,五万人,三所学校加在一起有五万人,五万人进军京城,我们可以把总统、总理赶下臺,然后推举先生做中国大总统、总理,西北控制中央,我们的梦想就会实现。”

因为过份激动罗臣伯几乎吼出这些话来,如果不是暑假时西北大学、西北中学以及雏鹰营在蒙古高原上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集训和演习,罗臣伯也不会知道三所学校所拥有的力量是如此庞大,当时整整五万人,尽管西北中学和雏鹰营都是十三岁到十六七岁的少年,但是演习时的表现不比西大学生军差,尤其是雏鹰营更是远超过学生军。其它十五位旗队长被罗臣伯的话惊呆了,显然没料到罗臣伯竟然这么疯狂。有时候激进年青人总会做出超出人们预料的决定,就像现在。尽管罗臣伯的提议非常疯狂,但却点燃了年青人心中的冒险精神。

西北大学方云志拿着演讲稿,诧异的面对冲进播音室的十几名同学,他们穿军衣、戴军帽,朝播音室外看了一眼,走廊里已经站满同学,亦是同样打扮,右臂还系着铁血旗。方云志知道他们是铁血会会员,这是个激进学生社团,宣称要做中国的铁血军,鼓吹回家乡和本省革命,推翻家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然后加入联合议会,使家乡父老得到新生。

“麻烦您了,请播出去,为京城五千名同学的安危,为了兰州七万弥难百姓,请您播出去,谢谢!”站在播音室中的十几名铁血会学生冲方云志深鞠一躬,在播音室外走廊上的同学也弯下了腰,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如雷鸣一般,方云志感觉手在颤抖。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正是这种力量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公平与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每一个人。同学们,京城十四所大学学生代表至今生死不明,十四所大学被军警团团围困,随时可能重演兰州之祸。

同学们,他们是我们的同学,他们是为 “正义、公平与良知”而被殴打、逮捕、禁锢,作为他们的同学,我们不应该做些什么吗?有人或许会问,我们只是一群学生,我们能改变什么?国家是我们的国家,我们不喊谁喊,我们不做谁做。让我们到西北广场向联合议会请愿,如果联合议会无法在短期内给我们答覆。

那么,同学们,请记住托马斯.杰斐逊曾说过 “自由之树必须时常用爱国者和暴君的鲜血来浇灌”,现在是时候给我们中国这棵民主自由之树浇浇水了,同学们,穿上你们的军装,拿起你们的武器,仍是那句激荡人心的话语,不自由!毋宁死!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国之血和暴君暴戾之血,使亚洲第一共和国这棵民主自由之树常青!”

透过遍布校园的大喇叭,校园里响彻方云志颤抖而略显激动的声音,听到广播的学生楞住了,学校里的教授们、讲师们楞住了,校园内先是一静,随后骚动起来,学生们像听到动员令一般,纷纷丢下手中课本拥出教室。

来自各省的青年学生从来不乏热血,几个小时前,当京城学界游行的时候,他们曾试图响应,但是在校长和教授们劝阻下,选择了等待联合议会讨论结果,但现在京城局势突变已让他们失去了耐性,他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同学被军警殴打,更不能坐视重兵围困校园,兰州惨案近在眼前。

“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冷静,要冷静,公署会处理此事,千万……”教室内学生听到广播后,起身向自己鞠了一个躬,便纷纷离开,教室,胡适大声呼喊,同时站到教室门口,试图阻止学生们冲出去。 “胡先生,谢谢您的好意,等到……我们一定会重回课堂,听您的训导,能够有您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荣幸,但请您原谅,国家是我们的国家!”

一个学生走到用身体堵住教室大门的胡适面前,深鞠一躬,随后便硬闯出去,教室内学生跟在他身后冲出教室,教室内只剩下旁听生,彼此互看一眼之后,紧随其后走出教室。 “要出大事了,要出大事了!”胡适见走廊内是纷纷冲出教室的学生,以及无奈的教授们,喃喃自语,先前广播里的内容让胡适心惊肉跳,这绝不会是一次普通的游行集会。

“穿上你们的军装,拿起你们的武器。……”听到广播里传出的声音蒋梦麟以为自己听错了,还未等他反应过来,校园内已经传出学生们的叫喊声,上万名学生跑动时的脚步在校园内响彻。 “是时候给我们中国这棵民主自由之树浇浇水了!”

“校长……出……出大事了,学……学生要上街!”先后数名教员闯进办公室,第一个冲进办公室的教员气喘吁吁的说道。 “校长,军械库打来电话……有上千名同学要闯军械库取军械。”蒋梦麟的秘书惊慌失措的大声喊道。 “快,快给边防公署打电话,还有宪兵司令部,告诉他们,我现在就过去,没有我的许可一支枪都不准出库。”听到这个消息蒋梦麟连声惊呼,学生们要取枪,真的要出大事了。

和中国其它大学不同,西北大学是一所半军事学校。所有学员自入校之日起即接受一定课时的军事教育,并成为预备军官,西北一直强调军国民教育,尽管校长蒋梦麟并不讚同军事国民教育,但却无力改变。

“这是一所大学,但同样也是一所大军营。”这是校长蒋梦麟对西北大学的形容。作为一个大军营除了拥有两届一万六千名在校学生之外,在校园北角有一个大型军械仓库,和西北高中、初中甚至于小学枪械库内用于训练的体育步枪不同,西北大学军械库中存放的却是一色制式装备,从步枪到轻重机枪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少量迫击炮之类的重型武器,武器是为满足军事训练所需。假期时,西北大学学生甚至曾编成数团举行过军事演习。

“千万不能让他们把枪领走。”坐在车上的蒋梦麟在心中祈祷,这时蒋梦麟听到校园上空响起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是学生拉响了警报。 “快点,再快点。”听到警报声,蒋梦麟不断催促司机加快速度,再晚恐怕真的来不及了。 “滴、滴……”因为路上到处都是返回宿舍取军装的学生,司机只能不断按响汽车喇叭,学生看倒校长座车,并没有让路的意思,学生们知道校长要去军械仓库。

与此同时北角军械库外,十几名边防军士兵站在军械库大门外挡住围堵大门的上千名身着军装、手举铁血旗的学生。 “李中士,麻烦让开,我们需要武器。”面对阻拦自己取枪的长官,罗臣伯礼貌的鞠躬说道。作为近卫队队长,罗臣伯一直和学校里的军事教官和军械库看守班有关系非常不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