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85章 一丘之貉

第185章 一丘之貉(1 / 2)

共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天刚破晓京畿戒严令解除。四九城内外百姓官员尚未反应过来,得到府院通知的报社就赶班加点的印出巴掌大小的号外,随着戒严令刚一解除,满四九城报童几乎倾巢而出,手举新印的报纸大声吆喝: “号外!大总统、总理电请边防公署司马主任进京共高国事!”

“号外!总理拟解散逾期国会重开大选!” “号外!宥电一出国事宁!大总统、总理电邀请司马进京!”报童甩开穿破布鞋的脚板跑遍四九城的里里外外,把 “号外”一路卖到苑平,甚至连西北青年宿营的圆明园亦送去了号外。石破天惊的新闻把京城震动了!刚解除戒严令,一出家门便被天大新闻给惊呆的皇城脚下百姓们,争相抢买号外。各报社 “号外”均用醒目的大字写着 “电邀华之主任南下共商国事,内战阴云将弥”之类话语。

“西北边防公署华之主任鉴:现国家建筑方兴未艾,黄坡、芝泉因军人故,彼多政策限所能而无由施展,今幸西北之成举世瞩目。万望华之主任速南下,进京共商国建大计……共和中国大总统黎黄坡、国务总理段芝泉。”刚刚跑出学校的李南坡兴奋的买了一份号外,一看,喜出望外的在街上喊出来:黎段要下臺了!兴奋的李南坡用仅有的几块钱包圆了一个报童袋中 “号外”,然后抱着成捆号外跑回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喜讯。

“黎段电邀华之主任南下,共商国事!” “黎段电邀华之主任南下,共商国事!”跑进学校大门李南坡一路高喊,大把撒出白花花的号外,登载惊天新闻的号外引起困于学校同学们的疯抢,不过几天时间,竟会发生这么大转变,一切太快了,快得同学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电邀司马华之进京的电报,随无线、有线电波信号划破长空,传遍大江南北。 “号外!号外!大总统、总理联电邀请华之主任进京共商国事!” “号外!华之主任进京,国事可定!” “逾期国会行将解散,各地需筹二届国会选举!”人们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纷纷拥上街头,抢购 “号外”,所有人都明白内战阴云因这封电报而弥散,人们心亦隐隐期待先生进京后能给这个老大国家註入一剂强心针。

顷刻之间喜讯像春风吹遍每个角落,大街上一些汽车插上庆祝的旗帜;商店内外挂满庆祝胜利的彩灯彩球;机关、银行、工厂纷纷以白绸、红布抄写祝西北边防公署主任司马华之进京共商国事顺利的祝报,每个字大如箩斗,高高悬在门首;不少地方劈劈啪啪放起鞭炮;青年学生甚至把脸盆当锣,叮叮敲着,在街上扭着、喊着;喊声、笑声、鞭炮声、喇叭声、歌唱声,好像欢乐的海洋。在所有人看来,大总统、总理电邀请司马进京后,国家可在一夜之间强大起来,国内种种弊端即会一夜扫除。在中央表态后,人们把目光投向西北,等待那个不过三十岁年青人的回应。

“去!为什么不去!”见众人反对自己前往京城司马笑说道。说不激动是假。上次进京是为开矿建钢铁厂,而这次是大总统、总理二人联电邀请自己进京共商国事,他们已经接受联合议会建议,解散逾期国会重选二届国会。这次进京对自己而言,与其说是共商国事,倒不如说是进京盘点胜利果实。

“先生,万一他们居心叵测,只怕……”吕仁担心的说道,一直以来吕仁都是进军中央、夺取中央政权的鼓吹者,而现在事到临头,反而怕了,怕先生在京遭遇不测,到时西北就完了。作为司马政务幕僚的吕仁已经有权在西北高级政务会议上发言,如果说现在西北谁最春风得意,恐怕当数身为国家和平委员会主席的吕仁,在西北甚至全国,恐怕无人不知那个高喊: “谁是我们的领袖”的议员。

“中国只需要一个领袖!黎元洪无能!段祺瑞刚愎!孙文空谈!至于政流个个行祸国殃民之举!试问诺大中国谁人能担此之责!除司马先生外别无二人!”数天前吕仁在接受西北广播电臺专访时侃侃而谈,更是以其尖牙毫不留情而名闻国内,一句话把中国政界上下得罪个透顶,这种话恐怕只有吕仁能说出来,不过大多数人亦明白其说的是句大实话,尽管对于最后一句并不能赢得他人讚同。

“不测?中仁太过小心了,大总统、总理发出通电已传遍举国上下,畅卿相信先生进京必会安全无恙。黎元洪虽然做事举措失当,但亦不失宽仁谨厚,段祺瑞虽刚愎自用,但亦正直不阿,这种下作之事绝不会用。请主任立即通电全国回应大总统、总理邀请,省得晚了显得我们不够大度!”杨永泰自信满满的笑说道。吕中仁什么都好,就是有一个毛病改不了,以已度人。中仁太爱行阴谋,殊不知真正无懈可击的不是阴谋而为阳谋。

“华之,你若决定进京,除公署特勤处特工外,可以从特战部队抽调精锐组成卫士营,配以自动武器,应足以保证你在京师安危!”时忧时喜的蔡锷开口说到,进京共商国事对西北而言是和平解决国事的机会,但是对司马个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冒险,司马表面大大咧咧,可私下比谁都註重自己的安全。

两年前未遂刺杀事件,在他心中留有阴影,防弹轿车、防弹专列无一不是佐证。但是京城这次他一定要去,不过最好还是做好防范,相信他人保证不如万全准备。让人意外的是,司马对自己的安全似乎并不担心,反倒像个没事人一样。

“松坡你太谨慎了,和平时一样让特勤局派人同行就行了。畅卿,你拟电回覆中央,我立即进京,大家别忘记一点,现在在圆明园有六万青年,若是论及京城附近兵力,恐怕段芝泉不及我等远矣,再则他不会干冒天下之大不违的傻事!”司马大笑道。圆明园的学生和国民舆论就是最好的安全依持,而且不带卫兵进京自可向国人表明态度。

“先生,此次进京对您以及西北非常重要,在进京之前,我们必须拟定完善方案,毕竟举国上下,都在关註此事。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像南方的孙先生学习,先灌上几碗空心汤圆再说,先让国民看到希望。”先生坚持要去,吕仁亦明白此次南下非去不可,于是连忙献策道。国人之所以欢迎先生进京,就是期望举国如西北,现在急需一个施政方案,能让国人看到希望的施政方案。不过方案最好是个看得见、摸得着,但却吃不着的空心汤圆。

“三年计划,其它无需多言,把三年计划大纲公布,我们施政方案核心就是三年计划。”司马毫不迟疑。如果吸引国人目光,恐怕以宏伟蓝图为最。在过去的那个年代,当我年少时看到过太多蓝图,几乎每一个宏伟规划,都让司马欢欣鼓舞。不仅自己是那样,就连司马的父辈、祖辈亦见过种种蓝图,他们曾为蓝图的描述激动,为蓝图甘愿受苦。十五载超英赶美,气势如龙赛虎,一百年积贫积弱,似要扬眉吐气。可到头来不过只是蓝图,一张接一张不可实现的蓝图,让国人看烦了宏伟蓝图,听腻了莺歌燕舞。

所谓 “三年计划”就是 “三年计划纲要”草案,一个根据后世 “一五”计划制定出的三年工业发展计划,目标是用三年时间实现中国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司马相信洋洋洒洒十余万字的三年计划对于国人意味着什么,没有什么比这幅宏伟蓝图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睛,尤其是没有见过宏伟蓝图毫无抵抗力的人们。

“当下时局混乱,既以法律问题为厉阶,统一之归宿,当以恢覆法统为捷径。应尽快重选二届国会,召集国民诸君子,速制宪典,重拾法理,卫共和之尊严。届时举国法统既覆,异帜可消,倘有扰乱之徒,应在共弃之列……黄坡、芝泉诸兄功在国家,同深庆幸。建设大计,亟应决定,弟拟于近日南下,与诸兄晤商。司马华之共和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在大总统、总理发电后不到三个小时,司马便立即回电同意南下进京,反应之快显然超出了人们想象。共和七年两份宥电註定会被载入历史,两份电报将开创共和中国新纪元。

共和七年十月一是凌晨,西北火车站金碧辉煌的候车大厅完全被欢送的人群和记者占据。面对送行民众和记者,穿修身式黑色中山装的司马进行简短演说,向国民宣布南下目地和对中国前途的展望: “……中国当今祸乱根本一为法统不清宪法不明,二为帝国列强之压迫。兄弟此次应邀南下,有二个目的:一为倡议立即重开大选,重建共和中国之法,拟定宪法以定国纲,国纲不定谈可稳固?一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这是为了对付帝国列强,唯有打倒此祸害,中国才能实现真正之和平,才能长治久安。

我为了这两个目的而奋斗,前进之路固然充满危险险阻,但我决不畏惧,任何稍有良知之同胞,必为我之后盾。希望全国国民能够在不久将来,与兄弟携手并肩实现国家民族覆兴大业。各位是新闻记者,也就是国民发言领袖,盼望各位引领舆论以为讚助,并且负起指导和唤醒民众责任。……”

东交民巷英国使馆会议室内气氛显得凝重而严肃,这是自京城危机八天内公使团举行的第三次会议,每一次都是由日本公使要求召开,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相比于前两次,此次是驻华公使团会议。穿黑色礼服留八字胡的日置益,面对在坐英、美、法、意四国公使,再一次提出干涉中国政权更迭的建议,现在日本已经远没有四年前张狂,国内经济、政治困局使日本不得不借助各国力量。

“……尽管本人和日本帝国政府对中国和平政权更迭持欢迎态度,但我希望各位公使註意一点,一直以来,西北是由以司马华之为首的民族主义激进分子掌握。一年前其以国土不予外人之名,强收各国西北教堂土地超过800万华亩,诸位纵容使得传教团损失超过六千万元。自覆兴党组建以来,即鼓吹废除所谓不平等条约及各国在华特权。我们可以预见,待覆兴党及司马信奉民族主义激进分子上臺组阁后,必定会将理论化为现实,强行收覆租界、租借地,届时必会严重侵犯各国在华利益,这一点我想诸位公使没有异议,为此日本帝国希望各国公使联合行动,迫使其放弃组阁幻想,支持段祺瑞政府对抗西北。”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