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草草吃过早餐的学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已经得到通知,四个小时后先生乘座的专列将到达京城。作为先生信徒,他们要用最良好的状态在京城迎接先生的检阅。尽管在这里学生的生活非常简陋,吃得是简单的战地伙食、喝得是从福海等圆明园湖中抽取加入消毒片的水,但在这个时候学生们却表现得精神百倍,按照阅兵式要求一丝不茍打理仪表。
没有桌子,三名同学一组,两人悬空拉紧军装,一人拿装开水的饭盒熨烫军装,确保军装平整,甚至连无檐军帽亦一起熨烫以保证坚挺。 “衣袖重新烫平,不能有一丝皱褶……”穿土黄色内衣的小队长不断来回巡视检查烫好的军装。在西北军装是最受人们追棒的服饰,在边防军将旧式军装淘汰给俄军后,换装新式六年式军装后,漂亮的六式军装一直受到民众追棒,若非限于平民禁着军装法令,只怕西北早已是遍地军装。
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边防军是全体西北民众的榜样,它具有最可贵的素质,即纪律、团结和牺牲精神,边防军集中来自全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是全中国的最精英,边防军成为西北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表率。军人地位之高超出世人想象,军人退伍后可以得到荣军安置农场,接受专业技术培训,并在八级工专业等级培训中享有优势,因伤残退役官兵和他的直系亲属享有免费医疗,退役时亦会得到荣军会为其准备的盛大欢迎仪式。高人一等的待遇使边防军官兵拥有优越的社会地位,并赢得人们的尊重。在全社会都仰慕军人的西北,制服代表荣誉,无论大人和儿童都喜欢穿上漂亮坚挺的军队制服。
比起这个时代各国缝工粗陋的军警制服,边防军制服紧身、笔挺、风度翩翩,包括手套、皮靴等统一的制服暗示团结、秩序,墨绿色军常服,非常具有美感和冲击力。曾经学过美术从二战德军身上汲取经验的司马,自然明白漂亮而整齐的制服的效用,正因如此司马才会要求边防军军装必须是各国军服中最漂亮、最威风。结果正如司马所料由于边防军制服英武、帅气、挺拔,甚至很多从军的青年人是被边防军漂亮的制服吸引来的。
“挑选两千名身高1米80以上,身材壮硕的青年,让四九城里天子脚下的人见识见识什么是中国新青年!”站在园内土山上蒋作宾打量正在整理军装的青年笑着说道。跟在蒋作宾身后的参谋军官笑容满面,先生进京对于任何西北人都是一场盛事,从今以后西北将会赢得未来。
共和七年10月1日中午,西直门火车站到西直门大街,再到新街口南街,街道两边人头攒动,京津两地数万百姓手中举着五色国旗焦急等待司马的到来。在街道两边随处可见京津覆兴党党员高举党旗、横幅。在段祺瑞解散议会之后,根据西北覆兴党总部指示,全国各地覆兴党党部便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议员选举造势。身穿中山装,胸佩红色华字龙纹徽章的覆兴党党员笑容满面,每个人都坚信覆兴党一定会赢得选举,而先生也将会成为共和中国总理,覆兴党内阁一定会引领中国走向覆兴。
在京张铁路西侧,身穿军装的青年学生同样焦急的等待司马,等着实现自己的诺言,在京城接受先生的检阅。沿轨道滑行的专列缓缓驶入青年学生的视线。 “全体各就各位!” “互相检查装具!”列队站立的青年人最后一次检查着装。军乐队员一个个挺胸收腹紧握手中乐器,乐队指挥精神焕发的站在乐队前举起手中指挥棒,微侧头望着火车到来的方向,只等火车一停稳就立即奏乐。
从近六万青年中挑选的2000名个头在1.80以上的青年近卫军仪仗队一个个昂首挺胸持枪而立。担任仪仗队队长的西北大学护旗队队长梁钦言手扶腰间指挥刀,从队首到队尾仔细检查兴高采烈的同学,不时半蹲下来检查队员们的腰带,是否成一条直线。 “严肃点,我们是仪仗兵不是喜剧演员。”见不少队员脸上扬溢着笑容,面色肃然的梁钦言嚷道,尽管梁钦言自己也抑制不住兴奋之情。气氛是可以影响的,在学生屏息凝神、神情肃穆列队而立时,旁边的京郊百姓也严肃起来,一时间铁道两侧鸦雀无声静的出奇。数秒钟后专列稳稳停靠在站臺边, “立正!”仪仗队长大声吼道,列队的青年对司马专列行註目礼。
隔着防弹玻璃窗望着旷野中巨大的青年方队和周围民众,司马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这是一群为理想愿意付出一切的青年,这一代青年热血绝不是后人可以理解的,望着他们稍显稚气的脸庞,司马心中隐隐愧疚,自己竟然无耻的利用了他们的热血! “先生,我们到了!”见先生沈默不语杨永泰提醒道。之所以选择在此检阅青年学生实际上是一种妥协,在中央政府同意议会议员重新选举之后做出的妥协,政治永远是妥协的艺术,不学会妥协就无法学会政治。
专列车门刚一打开,一名身穿礼服的卫兵便从车厢内伸出折迭踏梯,站在车门旁挺胸而立。军乐队指挥连忙挥动手中指挥棒,雄壮嘹亮的《歌唱祖国》乐声响起,身穿黑灰色中山装的司马出现在专列门边。
“我的领袖!您的青年近卫军在这里迎接你的到来!欢迎您来到京城!”一名手持指挥刀的青年在两名手持青年近卫军红旗战士护送下走到车门旁,挥出一个漂亮的持刀礼,恭敬的大声呼喊道,随即一个不知演练多少次的侧步,站到车门旁让出了车门。在雄壮乐声中昂首阔步走在青年仪仗队前的司马,看着对他崇敬不已的青年感慨不已。
他们的朝气、热血、激情、纪律无一不是司马一直以来要求的,拥有这些青年对司马而言无疑是一种幸运。青年是中国的未来,看到他们就等于看到中国未来,前所未有的自信在司马心中弥漫。充满自信的司马走在方队前,侧看列队持枪的青年,青年在漂亮军装衬托下显得英俊不凡,他们手持长枪目光随自己的脚步而转动。
“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检阅他们了!”望着面色激动英武不凡的青年司马心中遗憾的想到。青年近卫军只是一个暂时的荣誉称号,不久之后他们就需要返回学校重拾学业,课堂才是他们的归宿。
走过青年学生组成的方队,司马看到收到消息后自发赶来欢迎自己的京郊民众,司马恶意猜想他们是赶来看热闹的,看热闹是中国人千古不变的习惯。距离司马一两米身穿半新青衫的老人见 “大人物”的视线扫过自己,不知所措的垂下眼皮,双腿亦不自主的颤抖起来,尽管听说此人系心系百姓的好官,但老人还是有些发悸。
环视百姓的司马原本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他们的表情便放弃了这个念头,他们脸上带着熟悉的中国农民看到达官显贵时的神色,而眼中中国农民特有的麻木更让司马心悸。 “前途漫漫,进,荆棘密布;退,粉身粹骨!”来时蔡锷的交待在司马脑中浮现,信心已经开始动摇。 “他在想什么?”站在列车上隔着玻璃窗的杨琳发现他的脚步忽然沈重起来,在心中忍不住想到,看着那些乡民杨琳似乎明白了什么。
“中国覆兴最大的阻碍不是国内政客、军阀,不是帝国列强,而是我们自己!”司马曾经的话从记忆中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