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00章 好奇心

第200章 好奇心(2 / 2)

西北边防空军在俄罗斯的表现震惊了日本军界,尤其是战略轰炸,在日本看来,如果有一天中日再次爆发战争的话,中国空军一定会轰炸日本本土。拥有强烈危机意识的日本人几乎立即开始倾力建立起自己的航空工业,一次便引进了法国的 “斯帕德”、英国的 “骆驼”两种型号的战斗机,并在本土设计了两种型号飞机,仅仅不过一年时间,日本陆海军航空队就拥有超过600余架战斗机和教练机。

而更让人佩服的是日本人的应急能力。日本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参考欧洲经验,将海军正准备淘汰的47至75毫米中小口径速射炮,改造成具有360度环射速射炮。临时改造的高射炮在要点地区与战斗机一起组成日本本土防空网。说起来日本制造的这些性能 “优良”的高射炮,其中还有西北军工人员的贡献。当初日本在盗取了西北高射炮图纸后,尽管其中大多数图纸被拦下来,但是高射炮架一部分图纸仍然被日本间谍带回了日本。

h-1轰炸机或许性能较为优良,但其机体结构大量采用了原始的木质结构,即便是后继型号部分采用了铝合金,但是仍难改其机体相对脆弱的本质。按照边防空军的实机测试,只需要47毫米炮弹以及数十发大口径子弹,就足以撕毁h-1型轰炸机的机体。空军需要更为坚固的轰炸机,要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以及拥有强大自卫武器的轰炸机,但是受限于西北技术能力,要独立设计出满足空军需求的远程轰炸机,至少需要数年以后,但是时间和局势容不得任何等待。

也正因如此,b-17飞行堡垒才会进入司马的视野。在二战时飞行堡垒具有优良的高空性能与出色的抗打击能力,往往在遭受到巨大的战斗创伤后仍能继续飞行。在后期的型号中,更是装备了强大的防御武器,所有这些使它赢得了机组的信赖与喜爱,在设计时采用了余量设计的b-17往往受伤后能顺利返回英国基地。在二战时由结构坚固、速度快的b-17空中堡垒组成的庞大轰炸机群,一直是德国空军的噩梦。

在二十多年后的欧洲b-17尚是德国空军的噩梦,在这个时代呢?仿制b-17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获得b-17的图纸并不困难,得益于美国的信息公开法案,像b17之类对世界安全并不会造成什么威胁的旧式飞机图纸,均可以在相关航空机构取得全套图纸,甚至于可以无偿取得这些图纸,当然要把那些图纸进行电子文檔化需要耗费一笔不菲的资金。

对于德国空军来说b-17是噩梦,但是对于西北航空界而言,仿制b-17同样是一种噩梦。在这个飞机制造厂不过是大型作坊的时代,制造一架由八万余个零件组成的全金属结构轰炸机,对西北航空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

“15毫米的铝合金?如果不能提供合格的铝合金,我很难保证可以在预定期限内制造出 “火烈鸟”!”作为主设计师的洪峰看着眼前居成贤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居成贤除了负责图纸安全之外,还有一个职责是协调 “火烈鸟”项目中碰到的技术问题,并将其上报国科委。新型轰炸机除了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之外,更多问题在于他采用了太多新材料,像15毫米超薄铝合金。火烈鸟的标准铝合金厚度是15毫米,而现在无论是西北铝业或是山西铝业都无法生产如此薄的铝合金。

“超薄铝合金?这个你们可以写在报告之中,我会上报国科委,相信问题会很快解决的。洪总工,火烈鸟成功与否,可是事关二十年国运,全靠你们了!” “事关二十年国运!”将一架轰炸机和国运相联系,恐怕除了居成贤之外,其它人很难说出这种话来。

“居上尉,呵呵,您也知道,我们从未接触过这么覆杂的飞机,能不能冒昧提个要求,能不能让国科委设计师到公司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再说我们也想见一见那些为国家隐姓埋名、默默无闻的大师。”洪峰在说话时言带着玩笑之意。国科委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技术人员外派到企业,但是既然与国运相关,为什么国科委要让公司自己吸收新轰炸机上的新技术,而不是用更直接的办法,把那些大师级设计师派来?而洪峰和公司其它设计人员都非常希望见到那些创造奇迹的设计师。

“这个……我想国科委的纪律在那里……”居成贤用纪律搪塞了洪峰。作为国科委的工作人员,居成贤隐约知道在军队之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技术部门,那个部门独立于国科委和任何一个机构之外,甚至于没有人知道那个单位是什么名字、在什么位置,不过每个月那个部门都会派人移交给国科委大批。技术资料。在居成贤看来国科委不过那个神秘技术机构的伪装而已,即便是国科委技术部门同样依赖他们提供的技术资料,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铁一般纪律摆在那里。

西北光学仪器公司论其规模或许是世界最大的光学仪器生产商,谁能想到这个可以生产不逊于卡尔蔡司公司光学玻璃的公司,最初只不过是一个工作室而已。得益于战争缘故,西北光学仪器公司最大竞争对手卡尔蔡司公司并未能对其构成威胁,其生产的便携式小型相机、电影机、望远镜等一系列产品,趁着这个难得机遇几乎占据着欧美四成左右的光学仪器市场。

“非常覆杂!比我接触过的任何瞄准设备都要覆杂!”海森.伯格仔细看了一下图纸,眉头几乎皱成一团。尽管图纸非常详细,但是这种覆杂的设备,是包括海森.伯格在内的公司任何一名技术人员从未接触过的覆杂设备。

“嗯……我敢说设计这个瞄准设备的人绝对是个天材!利用陀螺仪保持水平的工作平臺,它可以为瞄准具提供一个稳定的工作平臺,再加上一个用于计算弹着点的机械式模拟计算机、一个小型望远目镜以及一套由电机和陀螺仪构成的精密系统,这套系统可以移动望远目镜,保证地面上的瞄准点始终位于视野当中。

天才!机械式模拟计算机,瞄准手利用望远目镜寻找目标,这一过程可以借助这一组反射镜协助完成,找到目标后,把目标置于视野正中,然后打开瞄准器的电源开关,一旦开关打开,望远目镜伺服电机就会保证目镜始终对准选定的目标。由于伺服机构对望远目镜的旋转角速度取决于目标的距离和飞机的接近速度,这就要求轰炸手根据飞机仪表上的显示数据,在瞄准具上设定飞机的空速和高度,啧、啧……真是天才般的设计!秦经理,我可以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可以不可以帮我引荐一下。”

扶着眼镜几乎趴在图纸上的文致祥面带惊嘆之色的看着图纸,图纸上的这个轰炸机瞄准器奇妙的设计构思折服了文致祥,以至于忍不住啧啧称奇,在心中对设计出这个瞄准器的天才心折不已,这是技术人员对技术人员的折服。

“伯格先生、文先生,你们公司能制造出来吗?”秦国并没回答文致祥的问题,而是面带焦色的问道。这个轰炸瞄准器是 “火烈鸟”的大脑,如果造不出来,恐怕只能在 “火烈鸟”中使用h-1轰炸机上旧式机械表尺式瞄准器。在轰炸机轰炸过程中,如果飞机投下的炸弹作的是纯理想的自由落体运动,那么弹着点可能不会让人大伤脑筋。但遗憾的是,飞机是飞行在空气之中,风速、风向、炸弹的气动特征都会对投弹精度产生影响,最麻烦的是,投弹中最为关键的地速(也就是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飞行速度)也难以直接测得,这就给投弹造成了不小的偏差。

在这个飞机不过是刚刚起步的年代,欧洲飞行员大都是靠着经验目视瞄准目标。而在西北尽管使用了相对原始的 “六式”轰炸瞄准设备,那是以后世杜立特轰炸东京时使用的 “马克.吐温”的轰炸瞄准器为原型制造,结构简单,准确度高,使用简便,但是却不能满足边防空军精确轰炸的需求,边防军的轰炸机部队为了追求高精度轰炸,只能冒着被击落的风险降落飞行高度。而这种前所未闻的 “新式高精度轰炸瞄准镜”的出现却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这种瞄准镜太过覆杂,不像由几块铁皮制成的六式轰炸瞄准器一般,只需要一名学徒工就能制造出来,为此秦国只能选择像西北光学仪器公司求助。

“我不敢保证,但是我们可以试试!秦先生,我可以知道这是谁设计的吗?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可以的见到他。”同样折服于图纸上这臺划时代瞄准设备巧妙设计的海森.伯格一脸期待的问道秦国。 “谁设计的?”海森.伯格和文致祥的问题让秦国不知道做何回答。就是秦国自己也想知道那架图纸上的飞机和上面无数新式设备到底是谁设计,设计师的高姓大名,可是国科委那边永远都不可能回答自己。几乎每一次提出这般疑问的时候国科委那边总是会用保密条令搪塞自己,答案,自己同样非常希望得到,但是现在……

“火星人吧!”同样不知道答案的秦国有些无奈的回答道。这是公司里的那些个外裔设计师在接触到让人惊嘆的火烈鸟图纸后的惊叫,或许这是唯一的回答。 “国科委吗?”海森.伯格用流利的汉语反问道。光学仪器公司是国科委技术交流会上的常客,光学仪器公司有三成产品都来自国科委的技术交流会。国科委神秘的技术来源,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作为西北老人海森.伯格多少知道,国科委保密条令使得他们的技术来源一直是西北最大的迷团。

往往越是迷团,越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尽管有着严密的保密条令,仍然无法的阻人们对国科委的的好奇心,只不过这种好奇心暂时被压下了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国科委的好奇心只会越来越大,不过至少现在而言,国科委的存在成功掩饰了西北军工技术的来源,而繁重的工作让这些设计人员并没有多余的闲情逸致去探究技术的来源。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