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卡看书

首页 足迹
字:
背景色: 关灯 护眼
首页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11章 51区的问题

第211章 51区的问题(2 / 2)

“先生,其实……如果……我们可以在基地附近的山坳内建一个小镇,毕竟像这样生活在基地内,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趁着这个机会张凤阳看了一下先生的脸色,犹豫了一下便开口说道。基地内的生活,无论如何调济,都是枯燥而乏味的,对于这一点张凤阳可是有着深刻的体会,基地内每个人最害怕的事情就是闲下来,在这种封闭式的环境下,清闲意味着无聊。

听到张凤阳的提议,司马稍加考虑便明白了张凤阳的意思,无论是技术部的技术员或是基地内的军官都需要家! “嗯!这个……行!你自己选址!”尽管电动高尔夫车的速度并不快,但很便到达目标区b-1区,51区的技术区。

把自己关在卧室内的李辉,在头顶散发白色光芒的节能灯光下,不住的把目光投向钢制写字臺上的全家福,照片上一对中年夫妇身后站着两个少年,看着照片上的中年妇女,泪水在李辉脸上滑落。

自从两年前经过保密宣誓后,自己便成为51区技术部的一名技术员,从那时起自己便开始渐渐接触到被自己视为奇迹的 “尖端科学”,那些听都未曾听说的尖端科学让李辉和同学们一样,痴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两年来李辉和同学们一样,每天除了按照图纸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更多的时候则是学习,通过 “自动电影机”学习各种知识, “电脑”是基地的绝密, “电子大脑”仅只是想想就让人觉得兴奋。

无数次李辉和同学在谈论基地划时代的尖端设备和超越时代的理论知识时,总感觉自己这群人恐怕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可以接触到高端 “外星科技”。隐隐之中,李辉感觉西北的工业奇迹或许正是建立在这里的 “外星科技”之上。外星科技的根源在什么地方?李辉和同学们从来未曾想过,这里的一切知识足够他们用一生时间去学习,学习是技术部每个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情,毕竟国家已经落后世界百年。

而现在李辉却没有了过去那种置身学海不问窗外事的心情,昨天收到一封家信,让李辉久久不能平静,想着戒备森严的基地、严格至极点的保密制度,李辉多少明白或许从自己来到这里后,就可能会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大家之所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实际上也是为了躲避失去自由的现实,只要置身于无边际的学海之中,才能让所有人忘却所处的环境和对亲人的思念,在这里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所做的就是学习。

家书抵万金!每当从基地邮政处收到亲人来信时,每个人都会笑出声来,对亲人的思念总是可以从家信中得到安慰,而此时当李辉收到这封电报之后,就再笑不出来了,曾吸引着自己的电子计算机似乎都不再有任何吸引力。 “母病危,速回!”小弟发来的电报上只有五字,而这五字却把李辉的魂带走了。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含辛茹苦把自己兄弟二人养大,即便是累死也要供自己和小弟上学,直到自己来到西北,进入基地后,把母亲和小弟接到西北,靠着自己的工资,母亲才不用操劳,但多年的操劳已经拖垮了母亲的身体,现在母亲病危自己却不能回去探视。

“这个……没有先例,我不能答应你,不过我答应你向张司令请示。”想到请假时队长无奈的回答,李辉只能把自己关在房间内,握着电报、看着母亲的照片黯然流泪,现在李辉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几乎不可能获准的假期上。

走在b-1学习区,隔着玻璃窗看着多媒体教室内正在学习的技术部的技术人员,司马感觉自己好像又回到了二十一世纪,b-1区的一切似乎都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纪的影子,电脑、投影机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

一直陪在先生身边的杨天擎,看着似乎思考着什么的先生,犹豫是不是该请示那件事,想到李辉的收到电报后的失魂落魄,杨天擎咬了咬牙: “先生!有一件事向您汇报一下……”听着扬天擎这个自己一把手带起的最早学生汇报的事情,司马静静的看着眼前的b-1区,在心中犹豫,如果同样的事情轮到自己的身上,自己会怎么做?司马心中如此想到。想到那句:子欲养而亲不在的古语,孝!是中国核心道德文化之一,如果自己连这个假都不能批准,那么……朝杨天擎望去,他正眼带期待的望着自己。

“给他一个月的假期回家探亲,天擎,嗯!再告诉他一次基地保密制度,你亲自去!” “凤阳,你亲自安排人送他回去,记住寸步不离,另外通知军情局配合一下。嗯!还有让基地安全处的人给李辉准备一身国科委少校军装,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呆了近两年,值这个军衔。”在杨天擎满面喜色的去把这个消息告诉李辉时,司马转身对张凤阳吩咐,准他回家尽孝是一说,但安全保密工作绝不能放松,司马相信即便是自己未细说,基地安全处的人也应该知道应该在军装内做些什么。

“是!请您放心,绝不会出任何问题!”张凤阳轻声回应,加装一些设备的军装没有问题,问题是应该派谁送李辉回家。这个人选是个问题,基地安全处的官兵并不擅长这种 “工作”。

“还有,凤阳,你看着组织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技术部技术人员探亲,是时候让他们回家看看了!下次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可以直接准假,至于基地技术人员证件上的工作单位,嗯!国科委六处。”司马想了一下接着吩咐道。

基地的保密和技术的保密,按最初设想就是与世隔绝,建立与世隔绝的基地,但是基地的技术人员都有亲人,像这一次,司马可以想象如果同样的事情轮到自己身上,恐怕即便是逃也要逃出去,那怕代价是死亡。如果发生那种事情,两年来自己的心血恐怕就会白费,当初自己考虑的太过简单了,如果当初在基地建立审查制度时,规定像这种信件一律扣下,或许……但随后司马还是在脑中否决了这个不近人情的念头。基地技术处技术员的亲人都在西北市内,安全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要做好准备工作,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

“凤阳!你先前提出的那个基地村,赶紧动工吧!从今天算起,从选址到投入使用给你六个月的时间,至于基地村的图纸,一周后你直接派人去建筑委员会领取。”在离开基地时,上车前司马转身对张凤阳交待道。先前张风阳建立基地村的提议是个非常不错的建议,只不过基地村或许应该变成一个基地城,基地要摆脱过去集生活、学习、工作于一体的性质,把生活和部分工作职能转移到基地城。

人是感情动物,即便是铁人亦有感情,尤其是亲情更是每个人都无法割舍的,现在能做的就是在保密和感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与其让他们的家在西北,倒不如让他们把家安在基地。在后世那个年代,不是曾经流行过了一句话吗?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口号,曾经有数以百万人正如口号上一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但最后……或许那是时代的悲剧!没想到现在自己也只能这么做,保密有时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作为基地技术处第一个离开基地探亲的技术员,李辉在接到通知时几乎不敢相信从队长口中吐的那几句话,直到座上这辆挂着军队牌照的215车驶出了基地,望着公路两侧被白雪覆盖的山脉,而打开车窗时吹进的寒气让李辉相信这是真实的,自己很快就能见到母亲了。穿着军装的李辉并不适应军装风纪扣的约束,在车一上公路就把风纪扣松开了,同时取出那个全新的证件,打量着上面的字样,照片是在换上军装上后照的,前后只用了几分钟,一个边防军军官证便被送到自己的手中。 “李辉,少校,国科委六处。” 少校!自己不过才二十岁竟然就已经得到少校军衔,扭头看了看肩上两杠一星的红底少校军衔,李辉可以想象母亲看到自己后,一定会非常欣慰。

从后视镜中看到车后的李辉不住的打量自己的军衔和军官证,如果不是因为他是从基地内接出的,朱大民都怀疑车后的这人是不是冒牌货,扣不惯风纪扣,甚至在他身上根本找不到任何军人的影子,就这么一人,是少校?朱大民在心底摇头嘆息着,扫了眼自己肩上的上士军衔,朱大民只觉得有些怪异,自己一个少校,给另一个少校当司机,甚至还被命令换上士兵军装,挂上了上士军衔,就连证件都换了个新证件。总之现在只有国科委六处上士汽车兵朱大民,没有基地押解分队少校分队指挥官朱大民。

“你的职责是保护他,同时监视他,明白吗?即便是牺牲你的生命!”临行前大队长的命令让朱大民停止了胡思乱想,再次打起精神。基地内各有各的岗位和工作区域,绝不允许越雷池半步,不该问的绝不过问,既然队长如此交待,自然有他的用意,现在身后的这个 “冒牌少校”就是自己的保护目标,就像过去一样。

“长官,还有十分钟就进入城区了,我们到什么地方?”朝后视镜看了眼,朱大民像普通士兵一样问身后的李辉。 “麻烦你了,去75街区幸福新村。不,还是直接去西北……” 显然刚刚挂上少校军衔的李辉并没有身为军官的自觉,实际上基地派专车、专职驾驶员 “陪同”自己回家探亲,让李辉感觉非常惶恐不安,这种待遇未免太高了。这是一种礼遇,同样也是一种压力,李辉相信前面的这个上士在陪同自己探亲时,同样还担负着 “保护”自己的职责,在监视和保护之间,李辉愿意用后者。

当汽车驶进城区之后,在路边停车位上驶出了一辆红色的215汽车,从车后跟了过去。 “他们来了!”透过后视镜看到跟在车后的汽车打出的车灯信号,将左手放在腰间的朱大民才放下心来,后面跟来的汽车是军情局的人,基地安全处和军情局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 请启用JavaScript正常阅读!
热门推荐